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文具店(3)-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文具店(3)-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文具店(3)-北师大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文具店(小数初步认识)学科数学学段 低年级三教材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小数的认识,从逻辑结构来看是全新的,但从学生的生活现实来看,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借助元角分情景为依托,直观理解小数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是十进制的延续与拓展。2.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文具店,即小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材分析小数对
2、于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学生借助元角分在具体情景中直观感知小数的意义,后续学习中,会对小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是小数意义认识的起始学习,各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设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带着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这三种版本的教材的横向对比(如下)。梳理并对比各版本教材,我们发现:l 从教材整体编排来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小数的认识”都先后安排了两次教学过程, 即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意义的再认识。l 从教材内容的呈现我们发现,每个版本的教材都以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学习基础,都有借助人民币单位进行小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北师
3、大版教材的整体设计与其他教材的区别:l 在内容呈现上,其他版本教材在不同类型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小数,如:购物,测量等,涉及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计量单位。北师大版教材本单元自始至终都是在“元角分” 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的。l 在教材编排上,人教版和苏教版本的教材都是在认识分数之后,对小数进行第一次认识的。以人教版为例:先出现自然数(整数),然后是分数,最后是小数。北师大版的编排顺序为:整数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再认识(意义、比较、运算) 分数的再认识(意义、比较、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后进行学习。这样安排,北师大版教材有着怎样的编排意图,对学生的认知又有怎样的
4、帮助呢?于是,我又对北师大教材进行了纵向梳理与分析:由以上梳理可以看出,北师版教材第一次的小数初步认识和分数初步认识都是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另外,小数的学习在分数学习之前,这是北师大版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明显不同。于是我们又对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了深入思考,我们认为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从学生知识经验上看小数的学习是以整数学习为基础的。当我们把小数的认识放到“数的认识”这个更大的领域中去思考时,我们好像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对数的认识是从“10以内”开始的,那时我们是一个一个数数的,计数单位为“1”,后来扩大到“100以内的数”,随着数量的增加,我们不断需要新的单位,于是有了10
5、、100、1000,甚至更大;而小数和整数一样,相邻两个数位间的进率是十,它的计算算理与整数相通,学生学习整数的经验、思考方法可以迁移到小数的学习中,因此教材安排把小数的第一阶段教学安排在分数之前。小数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进行更深一层的认识。2、从生活经验上看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北师版教材中设计的小数学习是以“元角分”为认识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与整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不容易。北师大版教材借助元角分购物的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使小数
6、的意义建立在实物模型之上,再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我们发现北师版教材中关于整数和小数的运算、比较大小中多次出现元角分的直观模型,这不仅仅是因为人民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更重要的是因为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满足数的认识的十进制要求,是具有十进结构的学习材料,这对学生后续学习小数意义、比较、运算有着强有力的支撑。那么我们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有哪些了解呢?我们开展了以下的学情调研。二学生情况分析及调研: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数,在学生心中到是什么样子呢?他们的哪些已有学习经验有益于小数的认识呢?在学习小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又需要怎样的帮助呢?带着这一连串问
7、题,我们开始进行学情调研。【第一次:学情调研】调研目的:了解学生是否关注到生活中的小数,理解到什么程度,能否用自己的方法解释小数的含义。调研对象:三年级18班40名学生调研题目:你见过像1.2这样的数吗?你有什么办法解释1.2这个数?调研结果: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有27.5%的孩子,利用画图的方法表达出了自己对“1.2”这个小数的理解,同时,有72.5%的孩子不知如何表达。于是,我们对孩子们的答案进行了进一步分类和整理。分类表达比较准确有数感但表达不准确不知如何表达人数5629百分比12.5%15%72.5%学生表现不知道情况分析有的孩子借助元角分,用人民币模型来表示小数。有些学生已经准确意识到
8、了1和0.1的十进制关系。还有些孩子准确的知道1.2比1多一些,说明他有很好的数感。有些孩子能够知道1.2涉及到了两个单位,一大一小,但是不知道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的孩子能知道用两个不同的图形来表示,说明他知道小数点前后是两个不同的单位,但是不清楚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大部分孩子说见过,甚至会读这个小数,但不知如何表达。我的思考:通过以上的前测分析我们发现:l 部分学生经过对“整数”的认识与学习,产生了正迁移,自觉主动的延用了“十进制位值制”的思考方法来解释小数。这些孩子能够很顺利的完成新的学习目标。l 部分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主动借助元角分解释出了“1.2元”的
9、含义。这些孩子对于本节课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生活经验,他心中的“1.2”是现实存在的“1.2元”。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另外一部分72.5%的孩子不能画图表示1.2,这部分孩子共有29人之多,那他们心中对小数全无感觉吗?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钱币模型,在具体的情境中,使抽象的“1.2”变成孩子们熟悉的“1.2元”,会不会有帮助呢?元角分的介入对学生学习小数知识会有多大帮助呢?于是我们对这一部分孩子一一进行了访谈。【第二次:学生访谈】访谈目的:了解学生在“元角分”具体情境中,能否顺利解释“1.2元”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访谈对象:没有任何提示下,不知如何表达的学生:29人。访谈题目:你能说说“1.2”表示
10、什么吗?你能说说“1.2元”表示什么吗?教师提供一张“1.2元”的价签和一些1元和1角的人民币模型。你能正确付钱吗?访谈结果:通过我们的一对一访谈,在访谈的29名学生中,经过教师给出的元角分的提示,有25名学生都能意识到1.2元所表示的含义,从给出的人民币模型中准确的拿出了1元2角。还有4名学生不能正确的拿出1元2角。对于在具体情境中也不知如何付钱的孩子,我们做了如下提示:师:1.2元,就是1元2角。一个1元,两个1角。你能试试“2.4元”吗? 在老师的提示下,这四名同学也顺利的取出了2元4角。我的思考:原本29人都无法解释1.2,但在付钱时,将近90%的学生顺利的取出了“1.2元”。本次的调
11、研结果,让我得出了如下结论:l 学生头脑中“数学”与“生活”是分开的,数学是数学,生活是生活,孩子们并不能够主动地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而这个契合点就是借助元、角、分的生活情境。因此,我的教学设计要紧扣生活情境,依托“元角分”,并充分发挥“元角分”的优势,帮助学生完成对小数的理解。l 还有一些孩子,面对人民币时,依旧无法把“元角分”与“1”和“2”联系起来,说明,他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理解”完全割裂开了。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有人为他“推波助澜”。在课堂上我们要精心设计活动,通过“生活”到“数学”,“数学”到“生活”的多次反复,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文具店3-北师大版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8.1 文具店 北师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