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摸球游戏(2)-北师大版.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摸球游戏(2)-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摸球游戏(2)-北师大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历试验,依托数据,直觉变可感摸球游戏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2课时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学科数学学段 2年级五年级教材出版社:北师大版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隶属于统计与概率中概率范畴。概率是从数量上研究随机性的学科,他从偶然性因素和影响中寻求必然性的数量规律,并对这些偶然性给予数量上的刻画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随机中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只有对随机现象具有丰富体验,学生才能逐步建立这种观念。因此本节课应落在两点:其一是对随机性的体验,其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纵向梳理:五上四
2、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内容,教科书的编排分散在不同册次。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且知道样本空间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直觉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五年级上册让学生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认识等可能性,能设计公平的规则;同时在摸球游戏中通过摸球所出现的颜色频率,反向推测袋中球颜色的可能性,在活动中体会随机性的同时,经历统计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利用随机数据发现随机事件中蕴含的规律。另外,教材前后设计了两次摸球游戏,都是定性不定量的描述可能性大小。区别在哪里呢?两次关注的焦点不同:其一是概率直觉,这种直觉是学生天
3、生与之俱来的,其二是在随机中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通过教育可培养的。2.横向梳理不同版本北师版人教版苏教版五上(七单元)五上(四单元)四上(六单元)研究方法针对“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学生经历摸球的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体会随机线性的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学生经历摸球的实验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体会随机线性的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借助花色正向分析可能性的大小,通过试验汇总数据中进行体验和感受。目的感受数据的随机性通过横向的不同版本教材的梳理,引起我以下几点思考:(1)从三套教材的设计能看出,都注重让学生经历实验,在摸球摸牌等亲身动手操作中,感受数据的随机性,感悟可能性的大小。(2) 北师版和人
4、教版“反向”让学生在随机试验中,依据实验数据进行推断;苏教版“正向”依据花色直觉判断中,在通过统计数据的结果进行验证。记得史宁中教授讲过:“反向”通过试验数据进行推断学生体会了随机,有感受到了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有兴趣。(3)三套教材皆是在实验中定性的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作定量的描述。现阶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某个情况出现的频率高,那么确实可以认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大,当更多次实验时,频率数据还会变化,但总体的规律会越来越明显,由此体会到频率是可以推测可能性大小的有效工具也就可以了。(4)经历汇总多次实验数据的过程。摸球这个随机事件虽然从表面上看无规律可循,出现哪种结
5、果事先无法预料,但在大量重复实验时,每一颜色出现的频率,从而推测出大概的数量分布。我国著名概率学家陈希孺先生曾经说过:习惯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不拘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一定的规律,也承认例外。这句话把数据的随机性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了出来。(二)学情分析那么学生面对未知的问题,有没有试验的意识和用数据描述问题的想法呢?我对五年级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第一题:访谈:实验意识袋子里有红球、白球,怎么能知道袋子里球的情况呢?36人30人试验打开看(不许打开看)其他做实验没办法人数126102(不知道) 百分比40%20%33.3%6.7%面对未知事件,其实可以通过做实验
6、来尝试推断,从表中能够看出,40%的学生能够主动想到利用试验来解决问题,当不允许打开袋子看时,也有20%的学生想到可以做做试验看看,可见五年级的学生面对未知事件,已经有一定的想用数据进行判断的意识。那么,如果让学生去动手做实验,情况又如何呢?调研1:袋子中状如乒乓球,不告诉学生有几个,让他们进行10次摸球试验,记录数据:1依据数据,能够做出多样猜测和推断。黄色球多一样多白色球多人数6681百分比88%10.7%1.3%从摸球的结果来看,经过10次的试验,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学生会呈现出相似的判断:黄求多,白球少,但是也有10.7%的学生得出可能一样多的的结论,即从10次的统计结果看不出黄、白两种的
7、明显差距,还不能看出谁多谁少,还有1.3%的孩子的结论与大家的结论相反,摸到的白球次数明显多于黄球。可以看出,在试验次数少的情况下,学生会有多种的试验情况出现,而且,学生能够针对数据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但是,对可能性的认知上是有误区的。2对试验的随机性认识不够,少数学生有大数试验的意识。10次摸球就很准了,不用再验感觉不准,需要再多验几次37人10人49.3%13.3%10次的试验次数其实是相当少的,但是有37人,占总人数49.3%,认为推测的结果很准,不用再继续做试验,仅仅凭借10次的摸球数据,就能判断得很准。这说明学生对摸球事件的随机性认识的不够,对少次的数的试验所呈现出的数据,下确定性的
8、定论。另外有13.3%的学生认为:根据10次试验的数据进行推测,可能不准,需要更多次的试验来推测球的情况。说明已经有学生开始觉察到,少次数的试验还不足以对随机事件进行推测。那么在随机事件中,当出现偶然性结果时,学生的认识情况又如何呢?我们又做了下面调研。调研2:结果:类别举例人数百分比分析有影响5446.55%当数据呈现偶然的规律性情况时,学生误认为其中是必然性的规律。没影响红色可能性更大2824.14%仅有的10次的试验中,红球出现次数比较多,就认为红色球多,忽略的摸球实验的随机性。红白都有可能3429.31%能够认识到摸球实验的随机性,第10次哪种球都有可能。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随机现象发
9、生的可能性的认识上,是有一些“误解”的。表现在:1.不承认偶然性,认为偶然性存在“规律”;2.根据少数试验的情况下判断,随机性认识不够。我的思考:1学生需要经历随机事件,注重从亲身体验中,突破随机观念障碍。学生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面对可能性问题时,更多是一种的直觉上的判断。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随机事件、亲自动手试验、收集数据,体会随机现象的发生,体验大量数据下随机现象的特点,就尤为重要了。2通过实验,经历统计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经历试验过程,依托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推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是很重要的活动支架。虽然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无法预料结果,但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统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摸球游戏2-北师大版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7.2 游戏 北师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