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2023年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2023年学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 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 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为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努力推 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于习近平 总书记的深刻阐释,我深有体会。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大量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展示了中华文明 的丰富多彩,极大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考古学工作者,我们将更加科学系统地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通过考古发现让人民群众更好了解古代的中国,认识现在的中国,理解未来的中 国
3、。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史学创新是我们史学工作者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根本任务。我们将继续专 注于教学研究工作,以史学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 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 成功的最大法宝。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文化自信的体 现,也是中国文化
4、主体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自觉确立起来的体现。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提供深厚滋养和有力支撑。“第二个结合”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相 互契合,其中很多基本价值原则是一致的,而且二者还可以相互成就,从而造就一 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最新论断,并以此为 指引开展古代文学学术研究和传承普及,让传统文化更好焕发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 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
5、来的理论和 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为我们今后开展文物收 藏保护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和力量,建立 XX文化大数据库,延续XX文脉,深入挖掘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推进XX文化的创造 性转化,面向世界讲好XX故事,用XX实例实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都需要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习近平总书记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胸怀天下,在这次讲话中又强调开放包容,这说明充分 交流、开放互鉴是文化发展、文明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工 作者要担负文化使命,吸收外来、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6、, 凝聚世界文明智慧,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 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 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五千多
7、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党领导人民的百 年奋斗中,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揭示出历史的真谛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二个结合”, 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 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 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 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
8、局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人民的历史宣告:“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 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实践因此生机勃发。这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 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 把握。一系列重大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
9、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已经更为 深刻地进入文化和文明的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必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 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
10、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 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 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 的进程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 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 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 活起来,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从文化自信,总书记又谈到道路自信
11、:“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 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之形,彰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主。只有将国力的强大转化为文明上的兴盛,坚定走自己的路,成为新文明的主 体,一个民族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 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
12、明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 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重要思想、重要观点。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在于铸就文化的新辉煌、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以来,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在探 索中前行,各种思想流派、各种制度模式、各方政治势力轮番登台,但都没能找到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和有效办法,没有找到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正 确方向和有效路径。现实启示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史以 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改造,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铸
13、就了中华 文明新辉煌。未来召唤我们:不能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殿堂里当“啃老族”,而是要奋力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需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也需要在文化 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会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 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 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 的起点上,只有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优秀特色文化 的研究和优秀红色文化的鹿续,才能更好地坚定文
14、化自信,扛起担当使命,向着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阔步前行。挖掘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 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生生不息中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我们要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通过广泛有力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 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自觉用中华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中华民族 复兴伟业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保护地域文化,抓实根脉传承。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十里不同音,百 里不同俗”这句话,充分说明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有的文化
15、是 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保护,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代代传承,这是劳动 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历史价值巨大。我们要加强地域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的 保护力度,让这种文化“香火”不断、历久弥新。要把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 让优秀的地域文化为时代所用,保留住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保护好博大精深的文 化形态,守护好积淀深厚的文化根脉。彰显特色文化,强化品牌塑造。文化润物无声,它既有着无比强大的活力,更 如取之不竭的“古井”,有着无穷的潜力。在中华大地上,各个地方、各个民族都有 着各自的特色文化,这既是一座座“宝藏”,更是一座座“金山”。我们要潜下心 来,精心研究本地的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各类田园景观、民居民俗、文物古迹、特 色工艺等特色文化底蕴,融合时代科技元素加以创新,在不断提升特色文化知名度、美誉度的基础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要将特色文化与乡村振 兴、文旅产业、风貌打造有机结合起来,塑造过硬的文化品牌。弘扬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动力。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 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 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从“一叶扁舟”成长为巍巍巨轮,红色文 化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度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文化砥砺责任担 当,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