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
2、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操作和尿路感染。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5、导尿管插
3、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
4、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7、患者淋浴或者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尿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1、
5、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第二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二、置管时:(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2)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6、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4)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中尿液。(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疑似
7、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2周1次、普通集尿袋1周2次。(11)评估留
8、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第三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尿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泌尿系感染。(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适当使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
9、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留置后的注意事项。(二)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正确铺无菌布,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4、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
10、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轻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者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5、不应当常规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管 相关 尿路感染 预防 控制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