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今年以来,*县局运用“权变理论”,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实现形式,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所谓“权变理论”,就是承认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基础上,探求最适合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方式,根据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情况,通权达变,确定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机制,从而使组织与管理更为有效。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原因分析一是税源分散,基层国税部门控管难度较大。*县是江苏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总面积达2298平方公里,下辖35个乡镇(场)。国税部门辖有管户12127户,经济尚处于欠发达阶段,纳税人年纳税额最多的仅为1000万元,小规模纳税
2、人企业和个体双定业户占整个管辖户数高达93%,国税机关控管税源难度较大。二是基层税干素质参差不齐。该局现有在职税干172人,其中第一学历中专以上仅31人,占18%,50岁以上税干占近20%的比例,干部队伍结构相对老化,知识层次明显偏低,部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原有的划片属地管理,税务责任区既管理一般纳税人,又管理小规模纳税人,还要管理个体双定业户。一部分同志由于能力所限,对所辖的企业既管不住、又管不细、管不好;相当部分老同志个体税收征管经验丰富,但财会知识缺乏,管理一般纳税人企业十分吃力;而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同志,知识面广,业务水平高,管理企业十分
3、出色,但管理个体经验欠缺,无从下手。这样的局面,就导致了干部的长处得不到张扬,而短处又得不到回避。三是大小税源得不到同抓同管。原有的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划分原则,出现部分税源相对丰富和一般纳税人比重较大的责任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双定业户管理不到位,重大税轻小税,重收入轻管理,大小税源得不到同等重视,部分税源管理不到位。四是税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原有的纳税人混合管理模式,部分税收管理员案头工作较多,巡查、调查、核查的任务量较大,使得税收管理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集涉税信息,并进行综合利用和比对分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出现漏洞,导致税收流失。五是基层税干绩效考核不深不透。绩效考核的指标
4、设置是困扰基层工作的难点之一,由于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量不一,导致绩效考核线条较粗,操作性不强,指标设置不尽科学,由此而形成的绩效考核结果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一是分类设立税源管理责任区。按照国税发2006149号文件要求,该局根据全县税源结构、层次和分布,以纳税人类型为标志,区分管理难易程度,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在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将税务管理责任区划分为11个一般纳税人责任区、2个所得税管理责任区和17个小规模纳税人责任区(含双定业户),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二是建立主辅岗制度。税务管理责任区实行主
5、辅岗,主岗对税务管理责任区工作承担主要责任,辅岗协助主岗开展税源监控。由于主岗对责任区的税源管理责任重大,对提高税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十分重要,该局参照选拔领导干部的办法,在全系统遴选工作作风硬、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干担任主岗。同时规定,一般纳税人责任区和所得税管理责任区主岗必须通过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中级以上资格考试,据此,6位税干因为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由一般纳税人主岗改任小规模纳税人主岗。三是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一般纳税人企业较为集中,地点稳定,税源可靠,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负责监控的税收管理员既懂财务管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个体零星税收分散、经营规模小、税源控管难,建立个体税收
6、管理员制度,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类,对固定业户,实行户籍管理,源泉控管;对集贸市场,实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对个体零散税收全部实行委托代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了清晰的岗责体系,制定税源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责任区主辅岗制度、责任区考核评比办法、税源信息采集制度等,按照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从制度上明确税收管理员10个方面的具体职责范围,将税务责任区的户籍管理、纳税服务、调查核实等工作内容细化为42个小项。实行工作底稿制度,对税收管理员实施的管理工作进行记录,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检查、绩效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
7、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和考核办法。以责促管,理顺工作职责关系,增强工作的衔接度,消除推诿扯皮现象,确保事事有人管,强化税源管理的责任。全县118名税收管理员与12127户纳税人全部实现“人户对应”。四是强化科学化管理。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分类管理工作中,增加管理的科技含量,依托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税源信息平台,按月公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变动情况、纳税人零负申报情况、停歇业情况和税负排名。要求税收管理员对省级监控企业,每2月至少巡查一遍,其他企业每月巡查一遍,个体工商户每月不少于50%的巡查面;税收管理员不仅注重对纳税人申报的静态信
8、息的审核,还要了解纳税人的经营规模、生产工艺、原材料耗用、资金流转等各方面的涉税动态信息。编制“岗位工作手册”,对各岗位业务因何发起,怎样进行操作,向哪些部门或环节反馈信息或结果,都作出明确规定,引导税收管理员按程序规范操作,高质、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将工作标准能量化的全部量化,工作时限能明确的均予明确,对新办纳税人的税收政策和办税规程等事项,要求税收管理员在3个工作日内逐项辅导到位,对普遍性税收政策每月集中辅导,对行业性特殊政策上门辅导,从而做到管理到户,责任到人,又做到人机结合,管事到位。五是扁平化管理责任区。责任区分类设立后,管理层级由原来的县局分局管理科责任区转变为县局分局责任区,管理层
9、级扁平化。税收管理员通过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户籍变动等情况,解决管户不清、底子不明、漏征漏管等问题。机关管理层对基层执法情况及操作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对纳税人的相关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做进一步审验,对纳税人上报税务机关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再次审验,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三、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国税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干部的履职能力大大增强。19月份,该局累计组织入库国税收入26197万元,同比增长39%,增幅位居宿迁各县(区)第一。二是提升了税源控管能力。分类设立税务管理责任区,一改以往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划分原则,解决了部分税源管理
10、不到位问题,消除了重大税轻小税,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使大小税源得到同等重视,得到齐抓共管。让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税干管理一般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实现了工作和能力相匹配,达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目的,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19月份,全局税干的税收执法不规范行为同比下降57%。三是实现了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县局直接管理、考核税务管理责任区,管理层级趋于扁平化,信息通畅,决策运行时间短,优化了税源管理层次,简化了程序和环节,提升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执行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耗用时间由*年的每户23天时间缩短为目前的半天时间,税收管理员因政策适用不准或业务分析不透而导致的流程退回数量由责任
11、区设置调整前的月均230条降为目前的90条。四是促进了税源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设置税务管理责任区,赋予税收管理员足够的时间进行下户调查,及时掌控企业的税源存量和变化发展的信息,有利于堵塞税收流失的漏洞,增加税收收入,并使同类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大致趋于平衡,避免畸轻畸重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征纳双方的信息对称度;国税机关更容易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服务需求,便于政策执行,从个别企业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让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拓展了纳税服务渠道;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根据同类型纳税人的特点,摸索管理规律,建立数据模型和指标参数,一个责任区的经验全局共享,提高了管理经验的应用价值,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约了管理力量,降低了征收成本,形成了“链条式”管理机制。在上半年宿迁市局组织的征管质量考核中,该局综合得分遥遥领先。五是充分调动了税干工作积极性。责任区依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税收管理员管理的纳税人类型相同,工作性质相同,工作内容相当,便于实施绩效考核,解决了以往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指标不好量化、可比性不强的问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营造起了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国税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示。在今年的全县经济执法部门行风评议中,该局的社会满意率达到了98.5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