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
《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发扬学校的教育传统,抓住课程改革机遇,推动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宁波中学在推进高中课改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一、走近新课程:从迷茫、认同到发现2001年,高中段新课程改革启动,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核心领域。课改对传统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带来巨大冲击。在课改推进的初期,不论是处于第一线的学校和教师、还是关注教育改革的社会人士,对课改的前景并不十分明了,更多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感到迷茫,这也是不难理解的。首先,
2、课改推进初期正值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理念指向各异、价值趋向交融,教育现实和素质教育理想之间还存在巨大反差。其次,课程方案、教育要求与教育资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在这个时期,原有的教学习惯、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的变迁都会给课改推进带来众多阻碍。再次,由于高中段新课改的初期方案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与当前教育实际以及学校教育现状之间存在差距,加之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都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这些都对推进的课程改革产生了阻力。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不少学校开始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视角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龙头和
3、抓手,而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是受教育人群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序列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段课程改革不但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新课程的实施也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课程改革代表了国家的意志、课程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在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广阔的舞台。正是由于新课程的新理念和可再创造性,才能真正为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空间,这对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看似不太完整的课改方案给了校长们更大的思考空间,也正是这些看起来的反差和缺陷给学校教育管理带
4、来了创新的空间,校长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上作出更具特色的选择与决定;高中段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的确给学校教师带来了许多压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些压力和困难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新对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大有裨益。宁波中学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中也经历了一个从迷茫、认同到价值发现的过程。二、推进新课改。立足学校实际、把握课程理念、注重改革效果新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整体来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建国以来历次课改所无法比拟的。理解并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分析并论证学
5、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和可能,在课改推进中创新教育和管理空间,注重教育质量的产出,才能真正实现课改的有效推进。1、坚持积极、稳妥、务实、创新的课改推进总方针课改推进初期,宁波中学在加强理论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把握课改条件,探究一步、推进一步、反思一步、巩固一步,把问题解决在推进之初,在推进过程中边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边实质性地设计学校的课改方案。积极体现在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上,稳妥.是我们必须始终把握课改推进的规律性,.务实则要求我们对课改推进的困难有一个清醒、足够的估计,创新更是要求在学校课程特色构建中突出探索和反思。2、提出保障课改顺利推进
6、的五项原则高中课改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总体叙述,课改方案具有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在学校教育中,对课程方案的实施应该是一种体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操作性方案。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在反思论证的基础上,在推进初期就提出符合我校特点的五项原则:(1)突出学科教学重点。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学科教学占用了学校教育时空和教育资源的绝大部分,理应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基于学科逻
7、辑体系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整体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教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影响学生,变革其身心状态,促进其发展的实践活动,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和发展自我,并引起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变化发展。由此可见,学科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其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学科教学是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所力主突
8、出的一项重点,并采取各种措施,以足够的时间和学校资源保证学科性教学安排。我们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一要把握学科教学的难度,二要重视形成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三要关注并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四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此奠定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突破研究性学习难点。研究性学习是此次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所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所开展体验性教育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的能力,提高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开发与持续发展。此次课程改革中,浙江省对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量的要求是:在高中阶段完成2-3个课程研究,修满15学分。对于研究性学习,虽然我校已经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原先的研究性学习一直局限于小范围、活动化的安排,与目前的全方位覆盖的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和实施中有着质的区别,为此,学校从思想认识、课时安排、组织形式、评价方式、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安排。课时安排上,学校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进程,改每周安排为学期整体安排,即以周安排为基础、以阶段性集中安排为补充,确保学生每学期自修满60课时(即3课时*20周);在
10、选题安排上,学校按学年提出选题总方向,教师提出备选方案供学生选报;在研修小组安排上,要求年级任课教师每人指导课题研究数不少于2个、指导15位左右学生,允许部分教师跨年级指导,确保课题指导教师全覆盖;在学分认定中,学生每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可按研究情况获得5-10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2-3个课题,修满15学分;在成果评价上,学校分小组、学科、年级设奖,鼓励优秀课题成果冒出。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施,使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推进,在短时间内,基本突破了课程改革的这一个难点,也保证了其它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3)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2001年,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宣言书,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改革 学校 教育 管理 创新 新起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