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交流材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推进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交流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如: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这一系列重要思想,是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南针”和“方向盘”。陈宝生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中特别提到,学习贯彻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深入研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引导需求侧,改革供给侧。个人认为,这也是江苏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应有之意。面对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的差异、矛盾和困境,我们要重新认
2、识、不断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侧。我这里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三年前,家里装修时预订了衣柜。一对小夫妻及男生的母亲开着一辆小货车,把配料搬上来后进行组装。一家三口动作熟稔,配合默契。突然间,母亲开口对我说:“你家真有福气啊。这可是大学生在给你家安装家具呢。”也许母亲觉得大学生干这个活低下。但实际上,这对大学生的早期辛劳和创业令人感佩。也许当年的红星家居、月星家居、顺丰快递也是这么起步的。这个故事引起我进一步的思考。特别是最近看了冒荣教授发表的一篇论文。他提到,2000年,我国教育输出的较低学历劳动者(未接受高等教育者)2000多万人,较高学历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者)220万,比例大概为20:1。而到
3、了2015年,前者减少到1000万,后者增加到738万,比例上升到1.6:1。考虑到江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高,这个比例应该更大。从群众的教育需求来看,希望子女接受更长时间、更高学历、更好学校、更多选择教育的期望十分强烈,择校热、补课热、出国热等教育社会问题都或多或少都与此有关。但从经济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客观需求来看,较低学历劳动者供给严重不足,并将日益匮乏。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存在。实际上,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更早遭遇到类似的问题。据美国劳工部统计,1994年,有20%的大学生从事着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现在估计要超过30%。我们一直有学者认为,这是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4、。但看待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角度。从工具理性的逻辑看,教育是要满足整个社会的劳动力需求。但从价值理性的逻辑看,人们接受更高的教育,不仅为了就业、收入和社层流动,而且也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为了提升素质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发展潜力,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当我们的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普及化之后,这不是奢侈浪费,而是与其他消费升级一样,是一种新的追求。这也是说,较高学历者完全可能去承担较低学历者也能承担的工作。也许他们能够做得更出色,他们还有继续奋斗和成长的空间,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基于这一判断,江苏高等教育会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橄榄型”的学历结构。基于这一判断,江苏高等教育一定要
5、分类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合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要对高校分类指导,突出“六个高水平”: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高校、高水平特色学科高校、高水平应用型高校、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高校、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以及高水平的继续教育体系。通过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学科高校,打造江苏高等教育的高山和高峰。通过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计划和独立学院转型发展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目前,有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成了“三明治”。要明确定位和目标,注重内涵和质量,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改善实训条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实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技能高校。与此同时,继续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建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通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现有3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示范项目,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扎根中国大地,把好国际化的一流大学。通过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建设高水平的继续教育体系。借助狂飙突进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推动全社会成员泛在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