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作为 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 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 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 (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
2、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 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乐”,就是此世间 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 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 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 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悦 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
3、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 乐。(选自李泽厚论语今读)材料二:“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 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 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曾 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 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
4、不问马。”马厩 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 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 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 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5、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 .C2 .C3 . B4 .立足此世间,不涉及哲学和宗教层面;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和“情感本体”;体现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 重内涵。(每点1分)5 .抗战期间,“民众纷纷举起旗帜”体现出的是群体的力量,相互依靠彼此团结,这是“乐群”的 生存智慧;面对疫情的威胁,“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这是疫情威胁下的 乐观生活态度,坚信能够战胜疫情,对未来抱有希望,体现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
6、能解决”,面对疫情,韧性奋斗,不屈不挠,体现的是“乐生的生命 精神。(每点2分)【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C. 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错误,原文是“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以及“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 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并非指所有的“孔颜乐处”“曾点气象”均为 “乐感文化”的表现。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 ”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错误,原文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选项
7、少了 “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个前提。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提到“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 态度、“乐感”的人性追寻。B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体现的是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的生命精神,体现“乐生”的生命精 神,能体现“乐感文化”内涵。ACD三项所谈均与“乐感文化”无关。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乐感文化”的特点。由原文“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此世间”即现实社会, 可见“乐感文化”立足此世间,不涉及哲学和宗教层面;由原文“
8、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 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可以概括出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和“情感本体”;由原文“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 化一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可以概括出体现一种“文化-心理”结构;由原文“总之,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 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可以概括出它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 “乐群”的生存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5 .本题考查
9、学生根据文章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由第一则材料“1938年抗战期间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意思是民众认为,我们团结起来,中华不死!结合材料”乐感文化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 调”,可见是体现了 “乐群”思想。第二则材料“疫情暴发之时呼喊“武汉加油! ” ”,与原文”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内涵相同,故可概括为体现了 “乐观” 的态度。第三则材料中“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是说人要有一种精神,然后才可以解决困难,这与
10、 文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可见第三则材料体现的是 “乐生”的生命精神。(-)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6 .C7 . D8 .文章先写“我”对娜坚卡的多次捉弄,表现出“我”捉弄成功后心理上的满足。后来“我”在冰场窥察到娜坚卡求证失败,觉其可怜,且自己将离开娜坚卡远行,对自己捉弄过头 的行为有了遗憾后悔。了解娜坚卡的现实婚姻后,想到自己当年的提弄可能给其留下美好的回忆,又感到庆幸与释然。最后“我”对自己当年为何要捉弄娜竖卡产生了不解与困惑。9 .艺术张力不同。运用顺叙张力更大,从回忆过去写到现在,更有利于表现情节的突转,表现人物 命运的变化
11、,引发读者唏嘘之感;而运用倒叙,由现实写起,转到回忆过去,设置悬念,更能引发读者阅 读兴趣。主题有侧重。顺叙更有利于将虚幻的爱情与现实的婚姻对比起来,表现造化弄人的主题;而倒叙则 将重心转移到回忆过去,更加突出爱情的美好,以及爱情消逝的怅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C. “已不在乎” “全心陶醉于”错,娜坚卡不在乎只是她一时不知道答案,并不等于她真不在乎,故 而也并非全心陶醉,从后文看,她也曾独自去求证过。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忏悔与救赎”错误。小说结尾说“想当年,我们一块儿滑雪,那风送到她耳畔一句话:“我爱你, 娜佳!-这段回忆
12、是永生难忘的。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动人、最美好的回忆”写了 “我” 内心的庆幸与释然,所以文章虽写到“我”困惑自己为何要捉弄她,但并没有“忏悔与救赎”的主题。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她回过神来,已经怀疑地探察我的眼神:那句话是我说的,或者仅仅是在旋风的呼啸声中她的幻听? 我呢,站在她身旁,抽着烟,专心致志地检查我的手套”“雪橇终于停住,娜坚卡立即回头观看我们刚刚 滑下来的山坡,随后久久地审视着我的脸,倾听着我那无动于衷、毫无热情的声音,于是她整个人,浑身 上下,连她的皮手笼和围巾、帽子在内,无不流露出极度的困惑”“我看到,她一直盯着我的脸,注视着 我的嘴唇
13、。可是我用围巾挡住嘴,咳嗽一声,正当我们滑到半山腰时,我又小声说了一句:“我爱你,娜 佳!”,文章先写“我”对娜坚卡的多次捉弄,表现出“我”捉弄成功后心理上的满足。“一天中午,我独自一人去了冰场。我突然发现娜坚卡畏畏缩缩地顺着阶梯往上走我不知道娜坚卡是否听到了那句话,我只看到,她从雪橇上站起来时已经摇摇晃晃、有气无力了。看她的脸色可知,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听到什么没有,她一人滑时的恐惧夺走了她辨别声音和理解的能力眼看着早春三月已经来临阳光变得暖和起来。我们也不再去滑雪。可怜的娜坚卡再也听不到那句话,而我正要动身去彼得堡-要去很久,也许一去不复返了,后来“我”在冰场窥察到娜坚卡求证失败,觉其可
14、怜, 且自己将离开娜坚卡远行,对自己捉弄过头的行为有了遗憾后悔。“想当年,我们一块儿滑雪,那风送到她耳畔一句话:“我爱你,娜佳!-这段回忆是永生难忘的。 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动人、最美好的回忆”,了解娜坚卡的现实婚姻后,想到自己当 年的提弄可能给其留下美好的回忆,又感到庆幸与释然。“如今我也上了年纪,已经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我说了那句话,为什么要捉弄她”,最后“我”对自己当年为何要捉弄娜竖卡产生了不解与困惑。9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答的能力。艺术张力不同。运用顺叙,直接将读者带入情景,先写“我”和娜坚卡曾有过这样一段滑雪的经历,再写我们各自的 现状,这样会使得小说前
15、后的突转更加明显,读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了解故事的结局,会给读者带 来更大的心理冲击。所以顺叙,小说的艺术张力更大。而运用倒叙,由现实写起,转到回忆过去,会设置悬念:“我们一块儿滑雪”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我 爱你,娜佳! ”是谁说的? “我们”当年是什么关系?这样更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主题有侧重。顺叙先讲述爱情故事,在虚幻又美好的爱情中迎来结尾的突转,更有利于将虚幻的爱情与现实的婚姻 对比起来,表现造化弄人的主题。而倒叙则将重心转移到回忆过去,“这段回忆是永生难忘的。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动人、 最美好的回忆”,这会吸引读者了解曾经发生了怎样美好的爱情故事,然后沉浸在浪漫的故事情
16、节中。这样就更加突出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现实中爱情消逝的遗憾与怅惘。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 . B11 .D12 . B13 . (1)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私”, 占有;“说”,通“悦”,使悦;“便”,有利,适宜。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2)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 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爱,吝惜;毂辣,战栗害怕的样子;易,替换。每点1分, 语句通顺1分)14 .用军事力量威胁韩王,让韩国不敢武力抗秦;用言语离间
17、韩楚,说秦国的敌人是楚国,不是 韩国;用利益诱惑韩王,许诺侍奉秦国能够免除祸患获得好处。【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 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 粮食。“山居”指“生活在山野之中”独立成句;“五谷所生”作主语,与“非麦而豆”形成判断句,中间 断开,排除AC;“豆饭蕾羹”并列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今事有急,
18、故幸来告良”句意: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含义相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 “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错误。原文“听从人之甘言好 辞” “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是说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 听信一时的谬论。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私”,占有;“说”,通“悦”,使悦。(2)爱,吝惜;毅辣,战栗害怕的样子;易,替换。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以攻不服之弱
19、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可知,用军事力量威胁韩王,让韩国不敢武力抗秦。结合“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可知,用言语离间韩楚,说秦国的敌人是楚国,不是 韩国。结合“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敞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 可知,用利益诱惑韩王,许诺侍奉秦国能够免除祸患获得好处。参考译文:张仪替秦国组织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 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 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部加上不足三十
20、万,而且其中还要包括杂役 人员。除去守卫边界亭堡的兵士外现成的可供调动的最多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穿着盔甲的军队有一百 多万,战车有千辆,战马有万匹,勇猛的士兵,赤脚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持戟冲锋的,多得数不 清。秦军战马精良,士兵众多,马的前蹄飞腾后蹄猛蹬,速度快到前后蹄之间一跃可以跨过三寻的,同样 不可胜数。靖山东面的六国军队,披盔戴甲参与会战,秦军脱掉盔甲袒臂赤足来迎敌,个个能左手提人头,右手 挟俘虏。秦兵与靖山东面的六国兵士相比好比勇士孟贲与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士乌获对 付婴儿一般容易。用盂贵、乌获一样的勇士作战,去攻打不服的弱小国家,与把千钓重力直接压在鸟卵上 面没
21、有什么不同,肯定没有能够幸免的了。各国的诸侯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缺乏,却去听信宣传合 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他们勾结在一起相互吹嘘,个个都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不 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就会发 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再向东夺取成皋、宜阳,那么鸿台宫、桑林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 了。要是阻塞了成皋截断了上党地区,那么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侍奉秦国就安全,不侍奉奉国就 危险。如果制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报,计虑粗浅而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即使想要国家不 灭亡,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替大王着想,还不
22、如侍奉秦国。秦最大的希望没有比得上使楚国削弱了,而最 能削弱楚国的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国的地势决定的。现在大王 面向西侍奉秦国来进攻楚国,做秦国的城邑,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 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因而秦王派使臣向大王的传命小臣献上书信,敬待大王决定。”韩 王说:“幸亏您教导我,我们韩国愿做秦国的一个郡县,为秦王筑行宫,春秋供奉祭品做秦国东边的属国, 并且把宜阳献给秦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 A16 .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直抒胸臆, 写到
23、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桂枝香金 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 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感情各1分,手法 各1分,阐释各1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8 . “对赵宋王朝的衰败发出无限感慨”理解错误。此处的“破堞”和“废宫”都是前朝敌国的,并非 指赵宋王朝的衰败。诗人用对比手法只是更加突出其衰败,以此来警醒赵宋王朝的当政者。9 . “一片磅礴壮美的秋色映入眼帘”错,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