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_T 781-2023 船舶噪声.docx
《JT_T 781-2023 船舶噪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_T 781-2023 船舶噪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JT/T7812023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原则15隔声设计36消声设计67吸声设计98隔振和减振设计11附录A(规范性)倍频带允许声压级查算表15附录B(资料性)各种船用隔声复合结构的隔声量16参考文献20JT/T781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与JT/T781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辐射噪声、动力机械和吸声结构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和3.4);更改了机舱噪声控制设计要求(见4.2
2、.1.1,2010年版4.2.1.1);增加了传动设备噪声控制设计要求(见4.2.3.4);将包扎更改为包覆等隔振处理(见4.2.4.2,2010年版4.2.4.2);更改了船尾结构及桥楼的噪声控制设计要求(见4.3.7,2010年版4.3.7);更改了螺旋桨噪声控制设计要求(见4.5.1和4.5.4,2010年版4.5.1和4.5.4);更改了组合隔声结构的设计(见5.1.4);将受声点更改为受声部位(见5.2、7.2.2,2010年版5.2、7.2.2);更改了隔声设计的步骤见5.2.1a)、b)、d),2010年版5.2.1a)、b)、d);更改了舱室受声部位各倍频带容许声压级的确定规则
3、(见5.2.2,2010年版5.2.2);更改了隔声结构与隔声构件的确定要求(见5.2.4,2010年版5.2.4);更改了隔声室的实际隔声量的计算公式(见5.2.6,2010年版5.2.6);更改了隔声构件固有隔声量的计算公式(见5.3.1,2010年版5.3.1);更改了吸声设计的一般规定(见7.1.2,2010年版7.1.2);增加了隔振器的动刚度最大值的选择要求(见8.3.1);更改了振动激励源的减振设计要求(见8.4.1、8.4.2、8.4.4和8.4.5,2010年版8.4.1、8.4.2、8.4.4和8.4.5)。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
4、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卫国、林永水、王献忠。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1993年首次发布为JT/T45431993;2010年第一次修订为JT/T7812010;本次为第二次修订。JT/T7812023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船舶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的总体原则,以及隔声设计、消声设计、吸声设计、隔振和减振设计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洋及内河新建、改建各类船舶设计中的噪声控制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5、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980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GB/T7452机械振动客船和商船适居性振动测量、报告和评价准则3术语和定义3.13.23.33.4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A声级A-weightedsoundlevel声级计的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来源:GB/T45952020,3.6,有修改辐射噪声soundradiation以空气为介质,结构振动声源向船舶舱室空间传导的噪声。动力机械powermachinery船舶动力中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而做功的机械装置。注:包括柴油机、燃气轮机和正在发
6、展中的其他新型动力机械。吸声结构soundabsorptionstructure其构成材料本身不具备吸声能力,但由材料制备成特殊结构形式可实现吸声功能的结构。注:包括多孔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和特殊吸声结构。4总体原则4.1总则4.1.1船舶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设计包括船舶动力装置和船体的噪声控制设计两个方面。4.1.2船舶动力装置噪声控制设计指在确定位置及尺度时,以及在主辅机等设备选型中充分考虑低噪声要求,采取必要的减振降噪措施。4.1.3船体噪声控制设计包括船体总布置,居住舱室及螺旋桨的噪声控制设计。1JT/T78120234.2船舶动力装置噪声控制设计4.2.1机舱噪声控制设计4.2.1
7、.1机舱位置的确定除应满足船舶用途和船舶类型等常规设计条件外,还应满足噪声控制的要求,在确定生活起居舱室、驾驶室和其他有噪声控制要求的场所位置时,宜尽量远离机舱。4.2.1.2机舱尺度的确定,除应有利于机械及机器安装安全操作及维修方便外,还应减小辐射噪声及结构噪声传递。4.2.1.3机舱控制室的布置,原则上宜布置在机舱的前部,尽可能远离主辅柴油机和螺旋桨,对不同吨位和类型的船舶也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4.2.2动力机械噪声控制设计4.2.2.1宜选用振动与噪声较低的动力机械,以减小空气噪声和结构噪声。4.2.2.2宜在增压器进气口处设置消声装置,以消除其高频噪声;对不安装废气锅炉的柴油机排气
8、口应加装排气消声器。所有通风、空调的进排气口均应注意噪声指向性。4.2.3传动设备噪声控制设计4.2.3.1宜选用液压传动或啮合性能好的斜齿轮传动,以减小冲击及敲击声。4.2.3.2应提高轴系传动设备的加工和装配精度,保证轴系对中,轴承间隙适中,传动运转平稳,减小振动和冲击,以减缓结构噪声的传递。4.2.3.3甲板机械,如舵机、起货机等,应选用液压传动设备,以减小噪声。4.2.3.4可通过合理布置阻尼装置等降低轴系振动传递。4.2.4管路系统噪声控制设计4.2.4.1船舶流体机械,如空压机、货油泵、风机等,其管路设计应合理选择管内流速、流向;管路截面不宜突变,阀件宜选用低噪声产品。4.2.4.
9、2宜考虑所有管路的隔声效果,管路与设备或构件连接时,如其中之一振动强烈时,应采用柔性连接,对某些管段应根据需要进行包覆等隔振处理。4.3船体总布置噪声控制设计4.3.1应按声学特性布置声源和舱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高噪声源集中布置。4.3.2居住舱室和工作舱室应远离机舱,船尾和烟囱等高噪声区,在机舱棚和居住舱室之间应设置走道、盥洗间、储藏室等作为噪声缓冲区。4.3.3烟囱、通风系统的排气口应远离和背向居住舱室和桥楼。4.3.4机舱设置的双重门应和居住舱室门错开,面向烟囱的上层建筑道口应设隔声门。4.3.5天花板、舱壁、甲板、门窗等结构设计应避免共振,门窗还应避免二次噪声。4.3.6船尾
10、线形在满足性能前提下,也应满足降噪要求;客船的船首结构形式应注意减小波浪引起的拍击噪声。4.3.7船尾结构应避免局部共振,防止尾部振动激励引起桥楼振动过大,超过相应的振动评价要求。4.3.8类型、航区和用途等不同的船舶,总布置应符合GB5980等规定的噪声控制要求。4.4居住舱室噪声控制设计4.4.1降低居住舱室的结构噪声,可采用以下措施:2JT/T7812023a)弹性安装动力设备;b)弹性安装上层建筑;c)弹性安装隔声内衬,吊装天花板,浮筑地板;d)舱壁结构采用阻尼减振材料。4.4.2降低居住舱室的声辐射,可采用以下措施:a)设计隔声性能优良的单层或双层隔声舱壁;b)舱室围壁敷设吸声材料或
11、安装吸声衬层;c)通风管系进入舱室前安装消声器,舱室内选用低噪声设备;d)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舱室,可铺设地毯,悬挂厚丝绒窗帘等。4.5螺旋桨噪声控制设计4.5.1合理设计螺旋桨前方船体的尾部线形,改善船体尾部的伴流分布;合理选择螺旋桨叶数、螺距、侧斜角等参数,减小螺旋桨的激励。4.5.2螺旋桨叶梢和船尾应有合理的间隙。螺旋桨设计应避免产生空泡现象。4.5.3螺旋桨制作要保证加工精度,装配前应作平衡试验。4.5.4在已建成的船舶上,如果出现振动噪声超标,可采用更换螺旋桨、安装导流鳍或避振穴等措施治理。5隔声设计5.1一般规定5.1.1船舶隔声设计是将声源与受声室进行隔离的噪声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2、声源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罩结构;对受声室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间(控制室)结构;噪声传播路径的隔声设计,可采用隔声屏(壁)结构。5.1.2机舱内强噪声源的隔声,在不影响操作、维修及通风冷却前提下,可采用相应的可拆密封型或局部开敞式隔声罩。5.1.3在机舱内噪声级超标时,宜优先考虑设置符合内河或者海洋船舶噪声级要求的隔声间(控制室)。5.1.4组合隔声结构的设计,应遵循等透射原理,还应注意孔洞、缝隙构件的拼装接点、电缆、管道的通过部位以及一切施工上容易忽略的隐蔽声通道的漏声,并做密封或消声处理。5.2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5.2.1隔声设计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根据船舶的声学资料、噪声源特性和舱室声
13、学环境估算受声部位倍频带声压级;b)确定舱室内受声部位允许的倍频带声压级;c)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d)设计适当的隔声构件,组成隔声结构。5.2.2受声部位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应符合GB5980的要求,按附录A确定。5.2.3各倍频带需要的隔声量按式(1)计算:TL=LP-LPa+5(1)式中:TL舱室受声部位各倍频带所需的隔声量,单位为分贝(dB);LP舱室受声部位各倍频带的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3Sn(2)1.80SVE(5)JT/T7812023LPa舱室受声部位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单位为分贝(dB)。5.2.4隔声构件的隔声量应能满足各倍频带隔声量的要求,按实测得到。5.2
14、.5居住舱室的舱壁及甲板等隔声构件,按下述方法确定,即对频率500Hz的隔声量(R500),应不小于下列数值:a)居住舱室之间及它们与通道之间舱壁:R500=30dB;b)居住舱室的甲板(包括露天甲板):R500=40dB;c)厨房、餐室、娱乐室以及噪声可能大于85dB(A)的区域与居室、医务室之间舱壁:R500=45dB;d)居住舱室与机舱之间舱壁:R500=50dB。5.2.6隔声室的实际隔声量不仅与隔声构件有关,还与隔声室内表面的吸声系数()和内表面面积有关。其值按式(2)和式(3)计算:TLP=TL0+10lgAP式中:TLP隔声室的实际隔声量,单位为分贝(dB);TL0构件隔声量,单
15、位为分贝(dB);AP隔声室总吸声量,单位为平方米(m2)。AP=nSn(3)式中:Sn隔声室内各表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n隔声室内各表面的吸声系数。5.3隔声结构的选择与设计5.3.1隔声结构的设计,应首先收集隔声结构固有隔声量的实测数据。当无现成实测数据时,单层均质隔声结构的隔声量,按式(4)进行估算:TLS=18lgS+18lgfC-44(4)式中:TLS单层均质隔声结构的隔声量,单位为分贝(dB);S隔声结构的面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fC各倍频带中心频率,单位为赫兹(Hz)。选用单层隔声结构,应防止吻合效应影响,单层均质结构的吻合频率,按式(5)计算:fc=c
16、2式中:fc结构的吻合频率,单位为赫兹(Hz);c空气中声速,单位为米每秒(m/s),20时,约等于340m/s;S结构厚度,单位为米(m);V结构的材料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E结构的材料弹性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米(N/m2)。选用复合结构可提高单位质量的隔声量(如超过30dB),附录B列举了若干船用隔声复合结构及其隔声量,吻合频率以及吻合频率时的隔声量。5.3.2双层结构的设计满足下列要求:a)隔声结构的共振频率,宜设计在50Hz以下,若双层结构的两板由不同材料制作或用同种材料但厚度做得不同,则其共振频率按式(6)计算:4A1S1+1S2(6)fgn=1(1+1S2)Ac2
17、A(7)TLZ=10lg(9)JT/T7812023fgn=60式中:fgn双层结构的共振频率,单位为赫兹(Hz);A两板间空气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S1、S2两板各自的面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考虑双层板间介质密度时的共振频率按式(7)和式(8)计算:2S1式中:A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常温下为1.18kg/m3。cP(S2PS2)fgn=21.8S1S1+(8)式中:P两板间介质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P两板间介质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b)空气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其间宜填充多孔吸声材料,此时的平均隔声量按增加5dB进行估
18、算。c)吻合频率不宜出现在中频段,双层结构各层的厚度不宜相同,或采用不同刚度,或增加阻尼。d)双层结构的连接应避免出现声桥,双层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双层结构与基础之间,宜完全隔开或采取隔振措施。5.3.3隔声门窗的设计与选用,应防止缝隙漏声,并满足下列要求:a)隔声门窗的隔声性能应与缝隙处理的严密性相适应;b)隔声门窗构件宜选用填充多孔材料(如矿棉、玻璃棉等)的夹层结构;c)门缝宜采用斜企口,密封条应柔软而富于弹性,并有压紧装置;d)隔声窗的隔声量超过25dB时,应采用双层结构,如隔声量超过40dB时,可采用三层;层与层之间的边框应敷设吸声材料;e)隔声窗的各层玻璃厚度不宜相同,并不宜平行安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JT_T 781-2023 船舶噪声 781 2023 船舶 噪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