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pdf
《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医疗价值报告2021.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撰 稿出 品特别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团队八点健闻京东健康前 言:在疫情冲击带来的重大变局中,在政策、行业与用户形成三重动力的当下,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充分抓住客观发展机遇,通过集聚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推进健康治理,发挥出破除资源约束、降本增效、方便快捷等价值效能,以及积极响应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价值,逐步形成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行业价值共识。在互联网医疗重塑医疗健康体系的进程中,政策端适时响应,在鼓励中推动规范;行业端回归理性,在规范中谋求发展;用户端认知转变,在体验中提出服务需求,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围绕用户真实需求,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长
2、效发展机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同时,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和行业自律探索则为互联网医疗行为回归医疗本质指明路径,“规范”和“创新”成为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关键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团队撰稿,八点健闻出品,京东健康特别支持的本报告,在回顾行业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变”与“不变”的基础上,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参与者提供形势解析和解决方案参考,并对新阶段互联网医疗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作出前瞻性讨论,以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明确行业发展的最终价值依归。洞察:三重动力驱动互联网医疗全面发展01Page|01一、互联网医疗的定义二、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从“
3、野蛮生长”到规范化创新,在政策与行业的互动式发展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医疗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价值底色和丰富应用内涵的概念定义。远程医疗在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具体形式可以视为对“互联网医疗”的狭义理解。具体是指以不同远程传输技术为依托,进行诊断、护理、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活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医疗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延伸服务。而更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则涵盖包括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在内的多个维度,是信息化时代医疗健康要素与网络信息技术要素交互构成的一个活动集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在当前
4、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健康”至少包括“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是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载体和技术实现个体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覆盖,并与咨询、诊疗、康复、保健、预防等全流程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基于新型业态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一)企业动力:行业自发探索创新2018年以前,在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尚未明确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主要由先行企业和一些走在前沿的医疗机构推动
5、,互联网医疗相关主体进行自发探索和创新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实现了从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到发展医药电商服务,从挂号服务到提供轻问诊咨询服务,并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医疗服务的转变。由于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业务范围尚未接触太多真实的医疗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相对较小。Page|02(二)政策动力:行业迎来发展利好2018年,互联网领域相关政策导向逐渐明确,积极的政策信号助推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多重利好,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元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就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三方
6、面提出具体要求。总的来说,意见是对社会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也是对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创新探索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和提升,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既是互联网医疗的驱动器也是制动器。随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三个互联网医疗试行规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的发布使得重点领域的政策框架日益清晰。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的指导意见,确定了监管要求和政策归属,以及首诊、处方药等存在风险的服务红线。宁夏成为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山东、陕西、海南、浙江等地相继发布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相关行动计划,则进
7、一步优化了各地区互联网医疗政策环境。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保障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如2018年先后发布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提高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水平。这一阶段的各项鼓励性、规范性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开辟“抗疫第二战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政策带来的红利。(三)用户动力:危机中突显价值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必要的社交隔离措施客观上为互联网医疗发挥无接触、快速响应、突破地理空间壁垒等功能提供了契机。而形成互联网医
8、疗发展机遇的核心规律,在于数字经济本身具备的便捷性、可及性特征能够为防范和化解疫情重大风险提供助力,发挥其调动和运用最广泛资源的作用。从需求端来看,社交隔离首先带来了用户进行线上就医的客观需要,从线上就医体验中给用户带来了新的认知,新的认知则将使用户逐步形成持续使用线上医疗服务的习惯,从而对其长期使用行为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新的互联网医疗认知将会助推用户形成一些新的服务需要和需求,给行业创新带来新思维和新机遇。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发热等疑似症状的线上问诊方面,还是在慢性病管理咨询方面,用户需求成为了引导互联网医疗提供相应服务的第一动力,也成为了长期助推其提供更多便民创新服务的内生动能。若2018
9、年国家对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正面引导政策未形成突破,互联网医疗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当线下医疗服务体系直面新冠疫情时,将面临怎样的压力?是否会加剧医疗资源挤兑、更多患者涌向医院面临交叉感染风险等现象?思考:Page|03从供给端来看,一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企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履行社会责任。例如,众多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包括京东健康第一时间开通抗疫专项服务通道或抗疫电话专线,提供面向疫区及全国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30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累计免费服务用户超1000万人次,日均问诊量达12万,且从平台在线问诊数据看,可以发现疫情催生的服务需求确实给平台问诊数量带来明显提
10、升,疫情相关科室的问诊量增长则更为显著;丁香园为方便公众查询疫情实况提供全国疫情地图和动态播报服务;好大夫在线与超过200家“线上社区”打通接口,将医生服务输送到更广泛的需求端;医联联合公立医院进行专科咨询服务,推出呼吸专科咨询绿色通道,截至2020年2月集结全国慢病专科医生5万余人,累计服务患者56万人。诸多平台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了一道抗击疫情的互联网防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峰值达到671.2万,较2019年同比增长31%,充分体现疫情期间用户的在线诊疗参与度获得了较大程度提升。二是公立医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投入防控,并加快入场开
11、发建设自营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以台州医院为例,搭建了集成在线图文咨询、视频咨询、远程会诊、电话热线、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医疗方法的“新冠肺炎防治专线”,并通过商会等渠道参与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指导工作,累计服务达8万余次,从随访服务人员中发现6例确诊病例和1990例疑似病例,体现出在病例诊断和流行病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平台企业和公立医院对线上载体与线下医疗资源进行结合的诸多努力,直接使得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第二战场”。图1 每月线上总问诊量及疫情相关科室 问诊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京东健康提供)精神心理科、呼吸内科、中医呼吸科等疫情期间诊疗需求较大的科室。Page|0460050040030020
12、01000300%250%200%150%100%150%10%-50%-100%2019.72019.82019.92019.102019.112019.122020.12020.22020.32020.42020.52020.62020.72020.82020.92020.102020.112020.12平台总问诊量平台及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单位万次平台及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环比增长率单位%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平台总问诊量环比增长率疫情相关科室问诊量环比增长率在疫情催化互联网医疗加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相关政策的价值导向也逐渐明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互联
13、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稿,延续了全程追溯、责任倒追的监管原则,明确了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根本定位,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样体现了始终服务于人民(用户)健康需求的核心要义。总而言之,在政策、行业和用户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医疗聚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越来越成为行业价值共识,平台企业积极应对变局、响应人民需求的社会责任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2020年1月26日起,宣布启动“新冠肺炎免费咨询”服务,向全国各地出现咳嗽、发热、乏力等症状的用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共同成立了“心理援助平台”,
14、疏导一线医务人员的紧张、焦虑情绪,抚平普通民众的恐慌心理,服务免费提供时间长达六个月;面向身处海外的6000多万同胞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和心理疏导服务;2月6日,响应国家号召为在线问诊平台上的所有急速问诊提供免费服务,包括呼吸内科、感染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儿科、妇产科等所有科室;通过企业专属“7 X 24”在线问诊平台,为25万商家提供员工免费在线问诊、心理疏导热线、企业员工疫情风险调研员、个性化防控建议等服务。京东健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开展免费在线诊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华信医院、天津南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等多家公立医院紧急搭建线上问诊专区;帮
15、助天津南开医院打通复诊、用药处方的在线医保支付,其护理到家、中医体质辨识、体检预约等特色服务更是在天津地区广受患者和家属好评;先后与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唐山、广西北海、陕西西咸新区、江苏宿迁等地卫健委和江西抚州医保局开展疫情信息化防控合作。助力医院、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托物流能力和供应链实力使用户享受“送药上门”服务,药品配送服务实现“半日达”;与人民日报联合推出“慢性病患者购药求助平台”,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购药服务;2021年春节期间核酸检测不打烊,提供除常规的在线预约+线下定点检测的服务之外,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杭州等21个城市提供上门核酸
16、检测服务,民众实现足不出户进行检测并获取结果。提供在线医药供应服务及核酸检测上门预约服务Page|05三、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与规模总的来说,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生长为一个涵盖各健康服务要素、集成各医疗服务领域的较为完整的生态。首先,在线医疗已具备一定市场规模且增长势头正盛。根据沙利文咨询数据显示,疫情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稳步增长,在2019年市场规模仅为230亿元;疫情爆发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70亿元,相较于去年增长104%。而据艾媒咨询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白皮书更为乐观的测算,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预
17、计2024年超过800亿元。同时,在线医疗已经初步形成了用户基础,疫情催生的健康服务需求则正在释放。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网民规模高达2.39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453万,占整体网民的23.7%。相应的,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已经有超过20%的中国医生进入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在线医疗服务,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相应的网上诊疗服务。而互联网医院作为一种开展线上问诊的重要依托主体,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余家。据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2021中国互联网医
18、院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综合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建设的主体,占比近7成,此外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也在加速布局互联网医院。与此同时,“互联网+”医药和医保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医药方面,根据2020互联网医疗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已发放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992张,网上药品交易服务趋于成熟。据药链圈数据显示,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在2020年已经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0%。互联网健康险则对基本医疗保障形成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如大病众筹、网络互助险等均为满足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提供丰富的产品形式。据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数据,互联网健康险实现规模保费374.8亿元,
19、同比增长58.8%,成为增速最快的险种之一。仍为不完全统计,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已达1600余家。图2 2014至2020年全国累计互联网医院数量及增速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界研究院Page|0612001000800600400200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632921183151004累计互联网医院数量年增长率累计互联网医院数量单位家年增长率单位%02Page|07挑战:后疫情时代的变与不变一、互联网医疗价值回归,医疗
20、服务优化提升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数智化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可及性。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通过整合非疫区医疗资源为疫区居民提供居家隔离指导、疑似病症诊治和心理疏导服务;通过整合城市医疗资源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防疫指导和慢病管理等服务;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远程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管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能够更为显著地发挥优化重组医疗资源的作用,延长传统医疗机构服务半径,推动高质量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显现出其解决医疗资源稀缺性约束,特别是解决城乡间、地区间卫生服务资源不均衡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1、。(一)聚集服务,破除医疗资源约束对供给侧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而言,能够通过互联网医疗迅速联通患者需求、构建双向沟通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和医生时间成本,缓解线下公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情况,分流患者的常见病、慢性病需求,把线下医疗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同时将分散的时间留给其他有需要的患者,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较薄弱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的困扰。同时,互联网医疗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医生完成重复性工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和服务效率。以智能影像技术为例,人机合作诊断30名患者产生的近9000张肺结节CT影像仅需30分钟,效率相较传统途径提高了5倍以上,且智能诊断综合准确率达
22、到90%以上,既能够节省医生时间,也能够有效提高诊断质量和服务效率。此外,在患者所居城市医疗水平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线上就诊获得专家会诊结果,并在线下与基层医生进行深入沟通,有助于基层医生疾病诊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公立医疗机构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及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将为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高质量目标提供新路径。(二)降本增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对于需求侧用户(患者)而言。首先,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整合复诊、随访、咨询服务,让患者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医疗服务,避免重复医疗行为带来的不便。据宁波云医院粗略估算,一年内医疗信息化能够为宁波患者节省就诊时间
23、约6000万小时。其次,互联网医疗服务不仅切实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也能够让患者避免因排队挂号、服务态度敷衍等原因而造成心理伤害,从而客观上有利于营造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形成更为适度的医患沟通方式。当然,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还通过这一安全保障机制避免因患者集中进入医院而引发疫情扩散,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现象,发挥出特殊时期的特殊价值。对于供给侧用户(医生)而言。更多的线上医疗参与可以为医生个体赋能,激励医生建立“医生品牌”。将品牌价值与医生个人相联系,既促使医生主动维护自身口碑信誉,提升自身服务意识,也让医生更多地关注患者和诊疗过程,进而为用户提供长期持续的健康管理,构建起医患之间的良性
24、互动关系,倒逼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三)安全便捷,改善医疗服务体验Page|08二、后疫情时代: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就线上首诊问题而言,基于医疗安全的考虑,目前我国政策口径明确指出“互联网诊疗的范围为开展线上复诊服务”。但线上“首诊”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行业关切和政策焦点之一。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首诊”第一次在国家政策文件中出现,虽然从实践看并没有实质推进,但观察当时行业和媒体的情绪,足见这一问题的热度。就处方药线上销售问题而言,互联网天然
25、“全程留痕”的属性,有利于对网售处方药业务进行全流程监管。随着部分患者已经形成网上购物的消费习惯,网售处方药的市场需求很大,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其药品复购频率更高。疫情中,“零接触”的优势使网售药在特殊时期形成了巨大需求。近年来我国网售处方药已经在制度方面实现了诸多进展,但总体而言对处方药线上销售有明确的内容限定和要求。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2019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指出应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网售处方药。2020年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药品网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互联网 医疗 价值 报告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