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1.(4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春游。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角高耸,双耳竖立,型首远眺,栩栩如生。这座铜牛是用我国古代传 统 拨 蜡 法 z h i i 造的。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而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手法。它造型生动,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陟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
2、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m i n g 文,用篆书字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在此处是“抬起头”的意思,“翘”应 读“q i d。”;“z h i i 造”在此处是“建造”的意思,应 写 成“筑造”。B.“翘首”在此处是“歪着头”的意思,“翘”应 读“q i d o”;“m i n g 文”在此处是指皇帝写的很有名的文章,应写成“名文”。C.“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从天而降镇住洪水,“降”应 读 j i d n g ;“m i n g 文”在此处是指刻在铜牛腹背上的文章,应写成“铭文”。D.“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能使
3、洪水屈服顺从,“降”应 读 x i d n g ;“z h U 造”在此处是指熔铜做成牛的形状,应 写 成“铸造”。(2)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 因此B.尽管 可是C.不仅 而且D.不但 反而(3)下 列“牛”字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铜牛腹背上的一项是()A4B.芈C.牛D12.(6分)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 野望中 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李 涉 牧童词中 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4、杜 牧 清明中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 风雨牧归图、祁序的 江山放牧图等.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也是画牛高手。他们的作品笔墨疏淡,灵动自然【甲】饱含诗意,又充满闲情雅趣。欧洲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自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位取景乡村风光的画家笔下都有牛的身 影【乙】或憩,或食,或奔,或止无不呈现出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总之,在浓墨重彩之中,牛的形象融于自然,成为中国诗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1)文段中提到的杜牧是 代诗人。你还读过他的。(2)文段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甲】处可填顿号,因 为“灵动自然”
5、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B.在【甲】处可填句号,因 为“灵动自然”之后,此句语意已完结。C.在【乙】处可填分号,因 为“有牛的身影”与下文形成并列关系。D.在【乙】处可填冒号,因 为“有牛的身影”引起了对下文的分说。(3)文段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改正。3.(5分)同学们合作出了一期宣传展板。以下是展板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自古以来,牛就是重要的劳动力,帮助先民们开荒垦壤,耕耘出富足的生活、因此,人们对牛充满敬意。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使“孺子牛”的内涵从原本父母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升华为更博大的甘于奉献之心;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6、则鼓励我们要惜时奋进,自当砥砺。在全国政协2 0 2 1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1)同学们准备在展板上拟写一副对联。下列填入对联中最恰当的一项是()蹄奋长犁,肩承重轲,耕田万顷涧饮清泉,餐吞,奉乳千秋不计酬A.舐犊情 野草2B.何言累 花木C.何言累 野草D.舐犊情 花木(2)毕业在即,请 你 围 绕“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展板上写一段寄语,勉励初三的同学们。(不超过6 0字)二、古诗文阅读4.(5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古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心中的理想,体现
7、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诗经秦风中 有“溯涧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土氐”的句子,写主人公不畏艰 险 追 寻“伊 人”的执着;诸葛亮原本淡泊,在 出师表中 自 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但后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驱驰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 贺 在 雁门太守行中,用“报君黄金台上意,”表 达“拼将一死酬知己”的价值观与政治追求;而诗圣杜甫的追寻,表现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的诗句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救世济人的激情5.(5分)阅 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散入珠帘湿罗幕,瀚海阑干百丈冰,纷纷暮雪下辕门,狐裘不暖锦衾薄。愁云惨淡万里凝。风
8、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忽如一夜春风来,将军角弓不得控,中军置酒饮归客,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护铁衣冷难着。胡琴琵琶与羌笛。去时雪满天山路。(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的前八句写了奇丽的雪景和;中间四句写了边塞景象的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其 中“(限填一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自然引出送别;最后六句,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抒发了 之情。(2)提 到 写“雪”的佳句,除了本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往往还 会 想 到韩愈 春雪中 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首诗都把“雪花”比作了“春花”,但表达的情感
9、却不相同,请你做简要分析。6.(7分)阅 读 愚公移山,完成问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速豫南,咨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枇,跳往助考。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本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河”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10、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方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 自 列子汤问(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指旭豫南才迪人政通人和北逋巫峡B.中于汉阴不求闻咨词不咨意知书法理C.渤海之尾跳往助考汝之不惠何陋之有D.无穷匮也日暮途穷无穷无尽理屈词穷(2)文中两处画线句意思相近,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比较,你认为下列选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 项 是()【甲】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认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曾经不能削
11、减过小山丘,甚至动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怎么可能去移山呢?【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不支持愚公移山:妻子是因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家离渤海又太远;智叟是因为他觉得愚公是在做傻事。【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移山将挖出的土石安置问题产生了疑问:妻子是担心土石无法安置,事情做不成;智叟是嘲笑愚公办事不切实际。(3)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运用对比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请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寓言,完成文后表格。弈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孟子告子上多
12、言何益子禽问日:“多言有益乎?”墨子日:“虾蟆、蛙瓯,日夜恒鸣,口干舌擀,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清)孙 诒 让 墨子后语4【注】弈: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龟(m e n g):金线蛙,蛙的一种。僻:同“敝”,困、疲劳。题目对比对象寓意 愚公移山愚公和智叟_ _ _ _ _ 弈秋_ _ _ _ _专注是做成事情的基础。多言何益整天叫个不停的虾蟆、蛙瓯和按时啼叫的雄鸡_ _ _ _ _三、名著阅读7.(5 分)面对浩瀚书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问题和方法等进行选择
13、性阅读,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探究。以下是两位同学阅读 傅雷家书和 简爱时制作的专题提纲卡片。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一部你阅读过的名著,确定探究专题并拟定提纲,填写卡片。(可选择示例中的书,但须更换专题)(1 0 0 字左右)示例一:书名:傅雷家书专题:探究傅雷的教子之道提纲:生活方面,对儿子严格要求,要他珍惜时间、讲究礼仪;音乐方面,希望儿子真诚地热爱艺术,提高艺术的品位和鉴赏力;为人方面,教导儿子最重要的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和开阔的胸襟。示例二:书名:简爱专题:探究简爱的形象提纲:在童年的苦难中,她有勇气去反抗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以真挚的感情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罗切斯特先生的尊敬
14、和爱恋;在经历了婚姻的磨难后,她始终坚持自己对平等、自由的理想与追求。四、现代文阅读8.(7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 9 9 9 年中国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 0.3%,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相关机构预测,到 2 0 50 年,6 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 0 双 严峻的老龄化现象,让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当今,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技能。截止到2 0 2 0 年51 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 9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 0.6%。2 0 2 0 年,我 国 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
15、2.5 5 亿人。因为,所以。材 料: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怡况,口 10岁以下丝号笋 0 t%口 1 X 9 岁口 2029 岁17.60%(30-39*MT J 口 岁-y 口 5059 岁 60岁及以上20.80%非网民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没 有“健康码”,无法进出一f-1?7 w些公共场所,/0无 法 现 金 支 付卜 口 25.8%买不到票,挂 不 上 号!.n 24.9%线卜服务网点减少.办事难卜=7-二7=1 24.6%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各122 9%类新闻资讯 C 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逐步被网络边缘化,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是不信任。一些智能手机和A p p 应用中植
16、入的广告太多,对老年人来说,很容易下载到垃圾软件,影响手机使用,甚至影响到财务安全,导致部分老人对网络风险不知晓,对网络世界不信任。二是不会用。老年人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对智能设备与智能生活的适应过程比年轻人慢很多。部分子女对教授老人使用互联网缺乏耐心,更多老人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三是不适用。时下,大部分电子产品、软件系统专注于青年群体,在设计理念和产品功能上一味追新求变 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却越来越复杂,屏幕越来越清晰,字体却越变越花哨,老年人看不清,难学懂。材料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
17、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2 0 2 0 年 1 0 月 2 5 日北京市老龄办和老龄协会发布了 数字时代,与您同行-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行业窗口、志愿组织、智能产业、基层社区等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共享美好数字生活。另一方面,让老年人赶上智能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也是家庭和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所有途径中,“子女及孙辈指点”一项占比最高,老年人需要年轻人的陪伴,也信赖年轻人帮他们熟悉新设备和新技术,为他们讲述时代的变化,帮助他们更新对世界的认识。总之,老年人在适应现代
18、科技生活方面的困难非一朝一夕便能解决,也绝非靠单方面努力便可化无,唯有多方力量一同发力,才能真正缓解这一问题。(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文字,将文意补充完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材料一中提到“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老龄人口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的问题”,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分析,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管的一项是()A.某医院在挂号大厅的电子挂号设备旁边增设了人工导医服务。B.研发高科技手机,采用双屏版技术,实现全新交互使用体验。C.国务院颁
19、布 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6D.某社区老年大学开设智能电子设备和上网技能培训等学习课程。(3)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了 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呼吁作为孙辈的中学生们多陪伴帮助老人,耐心指导他们学习电子设备的使用。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发出此倡议的现实意义。9.(9分)阅 读 便引诗情到碧霄,完成问题。便引诗情到碧霄黄骏骑记忆中,乡亲们并不太在意哪天是几月几日,更多关注的是节气与农谚。而“秋分”把季节一分为二,又正好是月圆之时,收获、团圆自然成了主题。按照农耕文明的传统,一年的劳作就要结束,可以放下手中的杂事去张罗那些大大小小的人生仪式了。”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很多人的婚嫁定在金
20、秋;经商的旅人归家选在秋天;京城里秋日的庙会称为 庙秋,简直就是“不落幕的购物节”;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是晚辈们孝敬老人的节日。秋天是忙碌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寒来暑往,四季轮回,秋季是庄稼人心中的最爱。春夏两季的辛苦都要在这个时候收获回馈,这是一段能品出土地香味的时光。这时节的阳光,是那种带有温度的谷色,厚实而饱满。田野上,仿佛一夜间,稻穗颔首,棉花吐絮,豆儿摇铃,高粱在燃烧,像是太阳扔到大地上的火把,红薯揉了揉惺松的睡眼,伸个懒腰,一下子把地垄撑得四分五裂秋收虽忙碌繁杂,却是有条不紊的:先是抢收稻谷、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再是谷子、豆类等矮棵作物,最后才是长在地下的红薯、花生、生
21、姜。收割后的稻子齐整整地排倒在田里,枝节还发着“嘎巴巴”的声响。累了的农人干脆躺在稻铺上歇会儿,浑身沾满了清香。乡间秋日少闲人。大人们忙收割,上学堂的娃儿放了“三秋假”,拾豆,淘花生,搬红薯,也是好帮手。就连平日里在树下乘凉的老人,这时也没闲着,要看场子,收回来的稻谷、豆子得趁晴好天气赶快晒,不然秋雨一来,很容易霉变发芽。生活的滋味就是这样,每一点甘甜里都掺杂着一丝苦涩。当知道了这些以后,在秋天的夜晚,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手搭凉棚望着星空,盼望第二天是个秋阳高照的好日子。秋天是浪漫的。且不说那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七夕”,就是老家“摸秋”的习俗,也是够有趣的。中秋节那天,闺中待
22、嫁的姐妹们不无羞涩地在一起嘀嘀咕咕,很神秘。耐着性子等到晚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她们来到白天“踩的点”,偷偷摸摸地采摘南瓜、冬瓜、扁豆。说是摸到南瓜、冬瓜,日后会生男孩;摸到扁豆,生女孩。如果摸到白扁豆,更有白头偕老的好兆头。瓜儿、豆儿被偷摘,主人非但不生气,反而感到脸上有光,说明自家人缘好。摸秋的姑、嫂们归家再迟,家里人也不责怪。其实,在我国最早的诗集 诗经里,就能看到我们的先民在秋日里的浪漫身影。国风卫风里 有 首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你看,中原淇水边,小伙子每天都笑眯眯地抱着自家织的土布来到集市,想换点
23、丝回去。其实啊,他哪是来换丝,用姑娘的话说,7是借故来和我私下商量婚事的。分别时,姑娘依依不舍,把小伙子送到清清的淇水边,又送到顿丘弯弯的山道旁,对他说:不要怪我有意拖延婚期,你还没有找好合适的媒人来提亲呢。你呀,别发脾气了,就把秋天定为我俩结婚的日子吧!我相信,这个发生在秋天田野里的故事,是属于最普通的乡民的,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最为平常却也最为浪漫的事情。是的,在这个季节,我们每个人心中不是都有许多美好的约定吗,就 像 氓里 的“秋以为期”。秋天是多情的。高远的天空中,暮色里结伴归巢的群鸦,听那嘶哑的鸣叫,总有一种熟悉的苍凉。秋风起,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24、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生发,也就是宋玉笔下的“悲秋”吧。不经意间,孩子的衣服短了,自己的白发多了,老人的背又驼了。“秋雨芭蕉”总让人想起急迫的时光、流逝的年华。秋风涤荡中,心终于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境界的,当推刘禹锡。他 的 秋词,便是不同凡响的秋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仕途上,刘禹锡屡遭贬谪,但他豁达大度,在他的眼里,秋色比春天还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没看到眼前的仙鹤吗?它引着你的诗情一路排云直上,天马行空,驰骋于碧空云霄啊!我们形容秋天,都说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样的高天,若无诗情岂不辜负?而有了高扬向上的诗心,又怎能不为秋天放歌?(1)有评论
25、家这样评价黄骏骑的散文:“黄骏骑散文朴实,在于他的泥土情结,他来自泥土,他是农民的儿子,他对泥土有无比依恋和眷念。他散文的朴实,还在于他的民俗意识和旷达情怀。他写中国农村那些渐渐成为历史陈迹的生活习俗,将它们形象地描述记录下来,可以让我们有趣味地看到乡村生活画面。而旷达情怀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不怕困苦磨难、乐观、豪爽。”请你参考以上评价,阅读文章-段,廨苹内容,补全下面横线。从 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他的泥土情结;从 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民俗意识;从 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情怀。(2)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富于表现力,请做简要赏析。(3)关于本文的题目,同学们在阅读后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认为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北京市 西城区 中考 语文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