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详解).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宁夏吴忠三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立竿见影 B.百炼成钢 C.水涨船高 D.滴水成冰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B.氯化氢、盐酸、HCK酸C.乙醇、酒精、C2H5OH、碱D.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盐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为节约化石燃料,研究开发氢能源B.为节约和环保,生活垃圾分类回收C.为保持校园整洁,将散落树叶焚烧D.为解决短距离出行困难,“共享单车”投入使用4.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
2、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A.B.C.D.6.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曷7.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出现明显现象的是()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B.将C O 2通入N a O H溶
3、液中C.将氢氧化钠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稀硫酸滴入N a C l溶液中8.下列化学用语中,说法正确的是()2 H 2。2 C u S O/::,;M g H eA.中符号前的“2”都表示分子的个数B.都表示的是离子C.中 的“2”都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D.中的符号只能表示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反 皮 后A.反 应 前2 H I +C l2=2 H C 1+12 置换反应B.通电2 H 2。二2 H 2 T+02 T 分解反应C.点燃2 C 0+02 2 C O2化合反应D.2 H C 1+C u O
4、 =C u C l2+H20 复分解反应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第2页,共20页A.A B.B C.C D.D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能与氧气反应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AgN()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C 向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盐酸易挥发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小灯泡变亮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1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 7,贝 UpH N i Cu;Zn Cu Ni;【查阅资料】小川同学查阅资料可知银是
5、略带黄色的固体,以及部分含镇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如下表。0H-NOSOj-crNi2+不溶可溶可溶可溶颜色蓝绿色绿色绿色蓝绿色据此,他得出锂能与酸反应。【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厚度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现象】请帮助小川把实验现象填写完整。金属NiZnCu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产生气泡缓慢,金属逐渐溶解产生气泡较快,金属逐渐溶解【得出结论】原 假 设 中(填 序 号)成 立,写出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银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拓展应用】上述实验选择稀盐酸完成了探究,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再选择另一类
6、别的试剂设计实验,同样也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你所选择 的 试 剂 是(限 选 三 种 试 剂)。2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第6页,共20页于水。【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醐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 反 应 的 实 质 是。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 能 是(用 化
7、学 方 程 式 表 示)。(2)方案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 _ _ _ _ _ _稀盐酸过量若没有明显现象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反思】(3)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试液D.硫酸铜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立竿见影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百炼成钢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涨船高过程没有新
8、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o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D【解析】解:A、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
9、式对应不完全正确。B、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对应不完全正确。C、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为C2H5OH,不属于碱,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不完全正确。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s,属于盐,故选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故选:D。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第8页,共20页3.【答案】C【解析】解:A、研究开发氢能源,氢能源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
10、错误。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错误。C、将散落树叶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正确。D、“共享单车”投入使用,减少了燃油、燃气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符合“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故选项错误。故选:Co“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污染物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减少污染、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已成
11、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4.【答案】D【解析】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是利用镁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12、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答案】B【解析】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菜窖中的菜会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故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13、色,而纸花是干燥的,缺乏水分,故不能生成碳酸,故不会使纸花变红,故错;故选:Bo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本题对物质的组成、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酸碱指示剂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6.【答案】B【解析】解:A.用放大镜聚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可以避免因空气逸出而造成测定经过产生误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因为改动后的实验用到冰水混合物,温度达不到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红磷和白磷均没有燃烧,无法探究燃烧的条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由长颈漏斗注入水,当水将长颈漏斗的末端浸没起来后,关闭活塞,继续由长
14、颈漏斗注入水,若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相同,加入到溶质的种类与质量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可以根据烧杯中的水变蓝色的快慢来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D.根据探究温度对溶质溶解快慢的影响的方法来分析。第 10页,共 20页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
15、行分析判断。7.【答案】B【解析】解: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C、将氢氧化钠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若没有沉淀、气体生成,没有颜色改变,则反应发生时现象不明显。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
16、反应发生的条件(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碱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还要注意反应无明显现象这一限制条件。8.【答案】B【解析】解:A、中符号前的“2”表示分子的个数,中符号前的“2”表示原子个数;故选项错误;B、都表示的是离子正确,表示硫酸根离子,表示氟离子;故选项正确;C、中 的“2”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没有2;故选项错误;D、中的符号只能表示氨元素和一个氢原子错误,还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o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宁夏 吴忠 中考 化学 模拟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