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省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省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省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广东省一模)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首先,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第三,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 样 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在西医看来,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 的 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时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 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 方 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
2、,是知识论,是科学。是什么科学观呢?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五百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医不是这样提问题的。它首先提出什么是“利”,什 么 是“害”,什 么 是“药”,什 么 是“毒”,强 调 识 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第二,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 把“毒”转 化 为“药”,把“害”转 化 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第三、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 象 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我们的误区就在这个地方。一百年来,我们中医就努力地去走这最后的一条路。现代
3、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 一 是“人”,第 二 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 就 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 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气度要有这么大。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 汉 书 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
4、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你非要扭转它,就变成两码事了。我的老师一九五九年临终前就说过:“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展开来说,就是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摘编自陆广莘等 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材料二: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
5、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他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然后改变往日直叙式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证等相关知识
6、。这样既可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他们对中药的记忆。例如在课堂上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炮制的作用。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 过 建 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和诀窍,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正面作用,也为他们今后掌握更多的中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学习这些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摘编自薛
7、海萍等 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病理念,其 中“本”是指服务于生命的发展和进化的方法。B.一百年来中医总是设法医治已病之病,而不是医治欲病之病,这种想法偏离了中医的传统,也将严重束缚中医的发展。试卷第2页,共10页C.中医药的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养生、保健、预防等多项内容,也融入多种科学的思想,体现中医的意向性思维。D.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近距离接触中草药,这不仅有利于传授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医认
8、知方式不同,西医强调从本质层面认识疾病,在物质世界范围内认识各种现象,具有科学性特征,因而能取得重大成就。B.现代医学的追求是对生命现象的阻断,本质上是“抗生”,而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注重的是“养生”“保健”。C.中医的价值追求不是人活病毒死的对立生态,而 是“天人合德”的理念,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的价值观念。D.目前我国百姓对中医药的了解还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归因于中医药的专业知识比较晦涩,以及中小学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3.下列经典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兴在趣方逸,欢余情未终。B.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C.心
9、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述的。5.就中医的出路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的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渔风渔俗渔家乐蒋子龙处于网络时代的人,常有一种虚幻的狂妄感,动不动就爱说:“世界真小!”觉得一只鼠标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欢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旦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难以想象。其实不用说世界,就说中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有大小一千三百多个岛屿,有人居住的却只有三十二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口爆炸”“过度开发”的今天,只一个舟山
10、就还有一千三百多个岛屿仍保留着纯天然的野态,想想都让人兴奋和好奇。这也正是舟山群岛无可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舟 山 古 称“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陆,横流无际,群岛有致,大小对应,远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远影中国的文明史是 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岛就有五千年的开发史。其丰富的渔盐之利,成就了全国第一大渔场。而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就是 著 名 的“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据传舟山海上有“十六门”之多,沈家门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险。自唐宋起便成为渔民及海内外船舶最佳避风港,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
11、瓯闽,西通吴会”,是我国东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鲜等国的必经之地,为“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及来往使节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当时中国的规定,凡经过沈家门的海内外船队,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其 名 叫“沈家门”,其实是国家的东大门。明清时期,倭寇屡犯浙东,沈家门遂成为海上要塞。沈家门外常常硝烟弥漫,海水为赤,沈家门人抗倭御敌,战绩累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战舰长阔、高大,“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鹅首,屈服蛟螭”“乘风下压,如 车 碾 螳 螂 。在那个时期,被 尊 为“天朝”的泱泱大国,士气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至乾隆年间,大对船、大捕船兴起,渔业大盛,渔港拓展。沈家门一派大港气象,桅
12、橘如林,万商云集,市肆骄列,海物错杂,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当小黄鱼汛、大黄鱼汛、乌贼汛、翰鱼汛、带鱼汛、海蛰汛等汛期到来,沈家门更是旅旗招展,号角长鸣;入夜后还万家灯火,繁华异常,有“小上海”之称。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运的,是其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被 尊 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岛的莲花洋中,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年鉴真和尚经此东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经典。就在这样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中,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上承吴越古风,下创列岛特色”,从而积淀形成了沈家门独具特色的渔家风俗习尚,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核心是一个“仁”字。以仁对海,心存敬
13、畏。出 船 先“祭海”,回 港 要“谢洋”,甚 至 还 要“敬鱼”。在海上遇到大鲨鱼、鲸鱼等,渔民要向海祷告,向大鱼撒米、丢三角旗,此 谓“微米施食,丢旗引路”,以兔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以仁对天,崇拜神灵。普陀山梵风习染舟山诸岛,信佛便成了沈家门渔民的重要风俗,“一门都仗佛扶持”。同时还崇奉妈祖、祭拜龙王但,在“仁”的含义中,最重要的还是对人。这也构成了沈家门渔民文化中最温暖、最多姿多彩的那一部分。“一船遇难,众船相救”;“一家有客,全忝接待”;“避风试卷第4页,共10页难胞,一宿二餐”.内陆人乃至行驶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见死尸都会觉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门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
14、渔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鱼群或丰收在望,也要立刻停止作业,将浮尸捞起,布裹席包,旋即返港。回港后将尸体摆放在岸边,等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者,将尸烧化,骸骨存瓮,葬 于“义山”。自明代起,由几家米行牵头,在沈家门创建了“存仁局”:饥荒施饭,流行瘟疫施医药,为收敛无名露尸及无钱置买坟地的死难者,开 辟“义冢山”,分“本地义山”和专门埋葬闽籍海难者和无主死者的“福建义山”。沈家门的“存仁局”乐善好施,扶困济危,积德无数。能像渔民这样仁厚地看待生死,就会勇,就会强,就会豪爽,就会快乐。千百年来,渔民把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演绎得精彩纷呈、浩瀚广大。过去在各种各样的祭祀、庆典和节日中,渔民们
15、创造了斑斓多姿的文化形式。发展到今天演变成一年一度的“沈家门民俗文化节”。其实是全球渔民的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渔民文艺表演队,融入到舟山锣鼓、渔歌号子、舞龙、舞鱼等当地的民俗文艺节目中,群情欢娱,渔港沸腾。中华民族的整个传统道德体系,也 是 以“仁”为先的。仁,然后有义、礼、智、信,有这样淳厚的民俗风尚,必然会成就渔家最真实的快乐。沈家门,是历史之门,文化之门,大通之门通海通陆通世界,天助神佑通过去、通未来。门里门外,风光无限。(有删改)文本二:我为什么写散文?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散文凭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
16、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摘编自王必胜 读 写 他 们(二)-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
17、章通过对网络时代那些自以为“一只鼠标在握”就 能“在虚拟的世界里称王称霸”的虚幻狂妄之人的批评,引出对舟山的描绘。B.以沈家门为代表的舟山群岛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民俗和精神,当地渔民具有勇、强、豪爽的性格特点。C.这篇散文常常使用连续的四字词组成句子,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练而又雅致,将读者引向深渺悠远的历史场景。D.文章既从大处落笔,又注重在小处着墨,始终围绕沈家门的“渔风渔俗渔家乐”展开记叙与描写,突显以小见大的恢宏的写作风格。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沈家门因为历史悠久,岛屿众多,逐渐由小小的渔船避风港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大港,千年不衰,
18、是“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B.抗倭名将戚继光驾舰于大洋上御寇的表现,与他 马上作 诗 中“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句子一样,都令人感到气势豪壮。C.“仁”是沈家门风俗习尚的核心,渔民以“仁”对海、对天和对人,与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仁”的观念一致。D.中国人历来看重“养生丧死”,孟子曾向梁惠王指出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沈家门人则用行动来体现了孟子理论的正确性。8.文本一中,在叙写沈家门的人文环境时,作者为什么对历史进行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丘和
19、,河南洛阳人,后徙家那。少重气侠,闲弓马,长乃折节自将。仕周开府仪同三司。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资、梁、蒲三州刺史,以宽惠著名。迁天水郡守,人为左御卫将军。大业末海南苦吏使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速耻太守抚接尽情荒愫安之炀帝崩,而和未知。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崂闭胆,乃权附铳。铳平,遂得归。诏李道裕即授和交州大总管,爵谭国公。和遣士廉奉表请入朝,诏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兴,引入卧内,语平生,欢甚,奏九部乐飨之,除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已老,以稷州其故乡也,令为刺史以自养。寻除特进。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日襄,辱献陵。有子
20、十五人,行恭为知名。行恭有勇,善崎射。大业末,与师利聚兵万人保那城,人多依之,试卷第6页,共10页群盗不敢究境。后原州奴贼围扶风,太守窦地坚守。贼食尽无所掠,众稍散归行恭。行恭乃率其众,与师利迎谒秦王于渭北,拜光禄大夫。累从战伐,功多,迁左一府骡骑,锡劳甚厚。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将军。高宗立,迁冀陕二州刺史,致仕。卒,年八十,赠荆州刺史,谥日襄,陪葬昭陵。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崎相失,唯行恭从。贼崎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镀,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己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
21、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节 选 自 新唐书,有删改)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B.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C.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D.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趾太守/抚接尽情/荒憬安之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22、的一项是()A.开府仪同三司,简称开府,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本系三公所享之殊遇,故名。B.陪葬又称殉葬,是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俑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C.阙,原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也指陵墓前竖立的石雕。D.旌,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羽毛或牝牛尾装饰的旗帜,后泛指旗帜,引申为表扬之意。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丘和文武兼备,政绩卓著。作为北周、隋、唐三朝重臣,他所到之处均能留下淳正善良的美名;尤其是在海南边民安抚和交趾边地治理上,他立下很大的功劳。B.丘和深孚众望,显赫一时。他用卓越智慧和坚定意志得到数位君主信任
23、;尤其是唐高祖,在他生前对他竭诚相待,在他死后让他陪葬在旁,十分倚重和关爱他。C.丘行恭出身将门,富有勇力。隋朝大业末年,丘行恭和丘师利聚集万众兵士,据守那城以自保,当地百姓多表示依附,就连原州奴贼也前来投奔并归顺他。D.丘行恭生前尊贵,死后荣耀。和他的父亲丘和一样,他生前功多业伟,得到很高的官位和很大的封赏,死后也受追赠,得谥号,并享有陪葬于帝王陵寝的恩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隋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崎闭蛆,乃权附铳。(2)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14.唐太宗下诏凿石为人马,模仿丘行恭拔箭之状。请简要说明“行恭拔箭
24、”体现了丘行恭什么样的形象特点。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故人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注 作者一说曹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16.“微月”“泉声”“竹
25、”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 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 轼 赤壁赋中 的“,”两句就是如此。(2)李 白 在 行路难(其一)中 用“,”两句,表达了放旷、豁试卷第8页,共10页达、自信的豪壮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3)辛弃疾在北固亭上凭高望远,面对锦绣江山,不由得遥想和缅怀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写下了表现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千古名句:“,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 有 前 者 就 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模拟 测试 广东省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