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生物核心知识必备.pdf
《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生物核心知识必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生物核心知识必备.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生物核心知识必备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i.i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2.3.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其它如脑脊液。血 浆 筌 7 且 织 液 料、相铝塑胭、氏渗透 玉 谢 废 物(细胞内淤)2/3回 岐 巴 届成内环境(细胞外液)1/3一蚂4.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2、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5.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6.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
3、分之9 0 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PH在 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9.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10.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 层膜。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9 层膜。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跨过6 层膜,12层磷脂分子
4、,6 个磷脂双分子层。11.二氧化碳不能从血浆运到组织细胞的原因:二氧化碳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浆中低。1.2 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中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4 .内环境稳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 .组织水肿原因: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淋巴管阻塞局部代谢旺盛钠与水潴留。6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一定紊乱。代谢速率可能增大,可能降低。7 .
5、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渗透压失调会导致细胞形态、功能异常p H 失调会导致酸中毒、碱中毒血糖平衡失调会导致低血糖、糖尿病等儿童缺钙患佝 偻 病,成 人 缺 钙 患 软 骨 病,老人缺 钙 患 骨质疏松症;血钙过低会 导 致 肌肉 抽 搐,血钙过高会导致肌 无 力。第二章神经调节2.1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脑神经._-音-神-经-J-1-*-11._ _-外 周 神 经 系 统-神 经 系 统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_I _-1分类1 躯体感觉神经(传 入 晦)L-口 (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_ 小脑-中 枢 襁 臻 统-T-脑干下台1脊髓交 感
6、神 经1 自主神经系统 一-_ 副交感神经1(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
7、元。-细胞体神经元 树 突(接受传导信息)突起轴 突(传递信息)+髓 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包膜=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2.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 经 节(传入);突触结构。(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
8、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方式先天性后天学习所得神经中枢低级中枢参与大脑皮层存在形式终生存在可以消退(3)条件反射的消退: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完全不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简单地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兴奋性
9、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无限。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 a+浓度比较高)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 a+的通透性增强,N 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 bcA+-+二二二二*豆三=三 三+-+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
10、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局部电流方向-、X-+-+-4-+-+未兴奋区 兴奋区 未兴奋区兴奋传导方向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相对不疲劳性、双向性(3)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I :电表两极置于膜两侧的情况: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 a卡 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 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 a+通道打开,N 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
11、和外侧 时 间1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T八u时间7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瀛阳群5V)时间(m s)c 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 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 卡 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 通道关闭。e f 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主动运输)将流入的N 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 a 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特殊处理情况如下:甲: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 a,溶液中:乙:利用药物I 阻断N a 卡 通道;丙:利用药物n阻断K+通道;T:利用药物i n 打开c 通道,导致c 内流;落田自5V):电表两极均置于膜外的情况下:
12、,I 1 ,;i;刺激a 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 c=c 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每个小枝的末端膨大程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2)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突起相接触,形成突触。突触类型: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a.轴突 一细胞体型I.-细胞毒性T细胞-0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 胞 识别、接触、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2、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就会逐渐死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
13、就会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免疫反应。(三)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1、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2、抗体只能消灭细胞外液的抗原,而细胞内的抗原需要细胞免疫先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物质。3、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互相调节。4.3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1)概念:已发生免疫的机体,更迭受到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3)原理:过敏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相同的过敏原再次侵入,与上述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4、;最终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出现过敏症状。(4)特点: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一般不会破坏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自身免疫病(1)概念: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的抗体不仅会攻击链球菌,也会对心脏瓣膜发起攻击,原因是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表面的一种物质结构相似。(3)特点: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治疗方法一般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免疫缺陷病(I)概念: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
15、疫缺陷病: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3)艾滋病:H I V(RNA病毒)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免疫功能下降,最终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其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4.4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1)概念:疫苗一般为灭活的或低毒的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2)实例:H P V 是一种DNA病毒,能够引起子宫颈癌。H P V 疫苗是第一个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2、器官移植(1)组织相容性抗原:指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也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 L A,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
16、质。(2)原理:自身的白细胞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但异体的细胞携带不同的H L A,白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引起器官移植失败。(3)研究表明,只要供体受体的H LA 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移植。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3、免疫诊断: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等。4、免疫治疗: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等。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5.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2、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项目实验处理实验结论达尔文的实验处理 现象处理光 烈-口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
17、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处理光、飞处理光、次后续的研究:鲍森詹森的实验处理切 去 光 多 光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尖 一 0处理*光R乡力琼脂片一(琼脂片处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拜尔的实验力黑 暗0 j黑暗。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处理 A/Wh实 验 组:耳 _ _ _ _ 篱熠瞽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对照组制一口 杀 鑫促进下部的生长,该物质被命名为生长注:口表示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素口表示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
18、质,吗睬乙酸(IA A)o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将生长素分离出来,并证明就是N引AA。(注意:引跺乙酸不是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苯 乙 酸(PPA)、哼|口朵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色氨酸。分布部位: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在某些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运输,该种运输与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横向运输:受单侧光、重力或向心力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运输方式,最终会导致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4、向光性的解释(1)胚芽鞘实验中的4 个结论
19、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尖端(能感光、生长素可横向运输)I mm尖端以下(不感光、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极性.运单侧光极牲运输背先例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横向运输向光州少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倒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见右图。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等物质。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6、植物向性运动情况分析类别图解相
20、关结果遮盖法产宜一光 直立生长向光生长暗箱法皿血一光 直立生长向光(小孔)生长插入法向右侧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移植法直立生长向左侧生长中IAA的含量a=b+c,bc旋转法 盆转 盒 转 都 转 盘转直立生长向光生长向小孔生长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横置法 失重 有重力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ab,cd,a、c、d 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5.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原理首先与细胞内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效应。2、生长素的两重性(1)生 理 作 用 5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典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
21、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3)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注意:促进与抑制要与没有生长素的生长状况做参照。促进生长抑制生长(4)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促进生长抑制生K生长素浓度(mol/L)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另外: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敏感。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0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A八植物生长素浓度(mol/L)(5)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实例顶端优势顶芽:生长素
22、浓度低,促进生长运方输向侧芽: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应用:棉花打顶;果树整枝,园林造型等。根的向地性注意:茎的背地性没有体现两重性。5.3其他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种类(1)赤 霉 素(G A):合成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促进a淀粉醯的合成。(2)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3)乙烯:合成部位: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
23、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5)油菜素内酯: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2、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会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植物体各个器官中同时存在多种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例如: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
24、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狒猴桃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会像接力一样按照次序出现,调节果实的发育和成熟。5.4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 .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生长素类似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2 .分类:与植物激素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类似,如口引蛛丁酸;与植物激素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完全不同,如 a-蔡 乙 酸(NAA)、矮壮素等。3 .作用:延长或终止种子、芽、块茎的休眠;调节雌雄花的比例;促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株高度、形状等。但应注意恰当使用。4 .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
25、质,也不是万灵药,必须配合浇水施肥等措施,恰当施用,才能发挥效果。5 .施用:恰当选择;综合考虑施用目的、效果、毒性,调节剂的残留、价格和施用等;考虑浓度、时间、施用部位及当时的气候和植物的生理状态等。6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2,4-D 可以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高浓度的2,4-D 甚至会将双子叶植物杀死。2,4-D 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 泡 法(浓度较低)和沾 蘸 法(浓度较高)。(2)实验过程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的形态学下端枝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新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生物核心知识必备 2021 新高 生物 冲刺 复习 核心 知识 必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