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 .2 0 2 1年3月2 0日,被半张“黄金面具”刷屏,该“黄金面具”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自发现以来,出土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文物。下列文物在制造过程中利用到化学变化的是()A.捶打黄金 B.湿法炼铜 C.雕刻玉石 D.打磨象牙2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利于人体健康D.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 H =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锡同铅
2、、锡、睇、钢金属组成的合金的熔点范围在4 7久-2 6 2,可用作锅炉的安全塞,如图是钿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锌合金属于混合物B.钿原子的原子核里面中子数为1 2 6C.钝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 3D.钿元素属于金属元素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倾倒液体NOHB纸片 称量Na O H固体滴加液体D.5.据报道,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暧等药物可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磷酸氯口奎的化学式为C l 8 H 3 2 C I N3 0 8 P 2,下列有关磷酸氯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酸氯喳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一个磷酸氯喳分子含有6 4 个原子C.磷酸氯口奎由碳、氢、氯、氮、氧、
3、磷六种元素组成D.磷酸氯嗤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8:3 2:36 .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图形正确的是()7 .向Fe(N 0 3)2 和A g N 0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 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对滤渣、滤液成分推断正确的是()A.滤渣一定含有Z n、Fe、A gB.滤渣一定含有Fe 和 A g,可能含Z n第2页,共18页C.滤液一定含有Z n(N C 3)2 和Fe(N()3)2,可能含A g N C)3D.滤液一定含有Z n(N()3)2,可能含Fe(N O 3)2 和A g N C)38.如图是甲转化为丁
4、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0氢原子1 +8定”W 华晨丝创卜o轻原子Q 转化转化.感 百字嫉 原V甲 乙 丙 丁A.整个转化过程有两种氧化物B.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C.转化都为化合反应D .丁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 2:3:8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物质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AN a 2 s。4 溶液中混有少量 M g SC)4除杂 加入Ba(O H)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BC O 2 中混有H C 1 气体检验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CN a O H 和N H 4 N O 3 固体 鉴别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测定所得溶液温度DK
5、N O 3 和 Ba(N O 3)2 的混合溶液分离先加入适量的K 2 sO 4 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H N O 3,充分搅拌A.A B.B C.C D.D1 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配试液变为红色,则氢氧化铜也可使酚献试液变红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D.铜可以将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置换出来,则铜也可以置换氯化银中的银1 1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 0.0 g 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 g N a
6、 2 c O 3 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 g N a Q 粉末,按 图 1、2 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 图2 溶解度曲线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Na2c。3溶液中含有少量N aC l,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C.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D.30久时,若使图1 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的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1 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钢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
7、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B.反应进行到a 点时,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C.be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D.反应进行到c 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1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表 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 0.9417.5-28.01 1-6 01 5-6 82 0-4 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
8、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 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图:第4页,共18页食用品质项目图1维生素C 含量(m g d O O g)-一淀粉含量(g 1 0 0 g)2 62 4 O m i n 会 2 0 l O m i n 里3 0 m i n 6 0 m i n 乂:00 5 1 0 1 5 2 0 2 5 3 0 6 0 1 2 0浸泡时间m i n图2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
9、答下列问题。表 1中 的“钙”指的是(填“元素”或“原子”)。(2)由图1可知:60min内,(填序号,下同)A.浸泡30min比 lOmin脆性分值高B.浸 泡 lOm 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 可知:土 豆 片 的 淀 粉 含 量 与 浸 泡 时 间 的 关 系 是。(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 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 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1 4.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2)用 A 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
10、方程式为。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选填“撤离导管”或“熄灭酒精灯”)。(3)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优点。(4)小组同学查资料:可用装置B制取氨气,在锥形瓶中加入N a O H固体,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请根据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相关性质来解释其制取原理:1 5 .如图为制备纳米C a C O 3的一种流程:优质石灰石(含少量S i O Q盐酸 C O:、N H sC O:SQ固体 N H 4 c 睇液(1)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2时,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 o(3)“转化”过程需通入C O 2和N&,实验过程中先通N国再通C O?的
11、原因。(4)“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5)操作2所得固体用蒸储水洗涤,检验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 o1 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它由C u、F e2O3,F e(O 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资 料:(T)2 F e(O H)3 F e2O3+3 H2O白色无水C u S C 4遇水变蓝C u在F e C h溶液中发生反应:2 F e C l3+C u =2 F e C l2+C u C l2(1)甲同学取适量粉末按图1进行实验,无水C U S O 4没有变蓝,则固体中没有(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
12、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固体没有金属C u,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o第6页,共18页请你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反应后的物质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固体成分,实验方案:。(3)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进行实验。反应前后都通一段时间的C O气体。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I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37.3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36.1g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180.0g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83.1g样品甲,稀盐酸 写 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2装置有不
13、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o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根据所选数据,计算各成分的质量为。1 7.工业纯碱中含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 取12g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实验测得乙装置增加的质量为4.4g。(1)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实验分析: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误差较大,原因可能是(任写一条)。豆浓氢氧化钠溶液乙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解:A、捶打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雕刻玉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4、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打磨象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捶打黄金、雕刻玉石、打磨象牙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 .【答案】A【解析】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B、去超市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说法正确;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又利
15、于人体健康,说法正确;D、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 H =7 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存,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故选:A o根据材料的类别、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 .【答案】C【解析】解:A、钿合金,含有钿、铅、锡、睇、锢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0 9: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 3;相对原子质量
16、=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 0 9 -8 3 =1 2 6;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第8 页,共1 8 页数为8 3;钿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钿离子,则钿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是8 3,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例,带“专”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o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
17、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 .【答案】D【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而需要放在小烧杯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所示操作错误。D.图示装置中,用双手紧捂烧瓶的外
18、壁,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 .【答案】D【解析】解:A、磷酸氯喳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个磷酸氯喋分子是由1 8 个碳原子、3 2 个氢原子、1 个氯原子、3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2 个磷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磷酸氯瞳分子含有6 4 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磷酸氯喳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磷酸氯瞳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
19、质量比为(1 2 x 1 8):(l x 3 2):(1 4 x 3)力1 8:3 2: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个磷酸氯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磷酸氯喳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A【解析】解:A.金刚石中碳原子呈网状结构,石墨中碳原子呈层状结构,正确;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等,错误
20、;C.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多少,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与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错误;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错误。故选:A。A.根据石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D.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以及灭火的原理等,难度不大。7.【答案】B【解析】解:A、Fe(N03)2和AgNC)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安徽省 阜阳 实验 中学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