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探索性专题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高考.pdf
《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探索性专题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探索性专题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高考.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中的探索性问题 江苏省宿迁中学 王爱斌 一、高考大纲剖析 2003 年以前数学考试说明中能力要求没有创新意识。2004 年数学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指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命题基本原则中指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
2、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其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2005 年数学考试大纲(必修+选 I):能力要求中创新意识增加了: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考查要求指出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
3、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察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两年考试大纲对比,说明今年高考对学生创新意识要求更高,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这方面考查主要通过探索性问题来实现的。那么什么是探索性问题呢?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是由条件、依据、方法和结论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那么把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数学问题称之为探索性问题.条件不完备和结论不确定是探索性问题的基本特征.二、高考试题研究 高考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索解题途径,解决非传统完备问题的能力,是命题者根据学科特点,将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并赋予新的情境创设而成的
4、,要求考生自己观察、分析、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由于这类题型没有明确的结论,解题方向不明,自由度大,需要先通过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后方能得出结论,再对所得出的结论予以证明其难度大、要求高,是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型 近几年高考中探索性问题分量加重,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都已出现如 2003年高考江苏卷第 16 题(立几)、第 20 题(解几);2003 年高考全国卷第 15 题(立几)、第 22 题(解几);2003 年高考上海卷第 12 题(填空题,解几)、第 21 题()(解几)、第 22 题(理:集合与函数,文:
5、数列与组合数);2004 年高考江苏卷第 6 题(统计图)、第 13 题(表格);2004 年高考上海卷第 12 题(填空题,数列)、第 16 题(选择题,招聘信息表)、第 21 题(3)(立几)、第 22 题(3)(圆锥曲线);2004 年高考北京卷第14 题(填空题,数列)、第 20 题(不等式证明);2004 年高考福建卷第 15 题(概率)、第 21 题()(导数与不等式);2005 年春季高考上海卷第 9 题(数列)、第 16 题(函数)、第 21 题(2)(函数与直线)、第 22 题(3)(椭圆)等。题目设计背景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区分度较高的试题,基本上都是每份试卷的压轴
6、题。高考常见的探索性问题,就其命题特点考虑,可分为归纳型、题设开放型、结论开放型、题设和结论均开放型以及解题方法的开放型几类问题其中结论开放型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给出一定的条件而未给出结论,要求在给定的前提条件下,探索结论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推理证明确定结论;题设开放型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给出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需在给定结论的前提下,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但满足结论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唯一,答案与已知条件对整个问题而言只要是充分的、相容的、独立的就视为正确的;全开放型,题设、结论都不确定或不太明确的开放型探索性问题,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有开放型的探索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索,才
7、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三、高考复习建议 1.复习建议:(1)在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对探索性问题的专题训练,题型要多样化,题目涉及的知识覆盖面尽量广一些,难度由浅入深;(2)近几年高考探索性问题重点出在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今年高考这些内容还是出探索性问题的热点(特别是解答题),应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研究;(3)注意总结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2.解题策略:解探索性问题应注意三个基本问题:认真审题,确定目标;深刻理解题意;开阔思路,发散思维,运用观察、比较、类比、联想、猜想等带有非逻辑思维成分的合理推理,以便为逻辑思维定向.方向确定后,又需借助逻辑思维,进行严格推理论证,这两
8、种推理的灵活运用,两种思维成分的交织融合,便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 解决探索性问题,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有较高要求,高考题中一般解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1)直接法:直接从给出的结论入手,寻求成立的充分条件;直接从给出的条件入手,寻求结论;假设结论存在(或不存在),然后经过推理求得符合条件的结果(或导出矛盾)等 例 1.如图,在直四棱柱 A1B1C1D1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_时,有 A1CB1D1(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分析:本题是条件探索型试题,即寻找结论 A1CB1D1成立的充分条件,由 AA1平面
9、 A1C1以及 A1CB1D1(平面 A1C1的一条斜线 A1C 与面内的一条直线 B1D1互相垂直),容易联想到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因此,欲使 A1CB1D1,只需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指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
10、间年数学考试大纲必修选能力要求中创新意识增加了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B1D1与 CA1在平面 A1C1上的射影垂直即可。显然,CA1在平面 A1C1上的射影为 A1C1,故当 B1D1A1C1时,有 A1CB1D1,又由于直四棱柱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从而 B1D1BD,A1C1AC。因此,当 BDAC 时,有 A1CB1D1。由于本题是要探求使 A1CB1D1成立的充分条件,故当四边形 ABCD 为菱形或正方形时,依然有 BDAC,从而有 A1CB1D1,故可以填:ACBD 或四边形 A
11、BCD 为菱形,或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点评:ACBD 是结论 A1CB1D1成立的充要条件,而所填的 ABCD 是正方形或菱形则是使结论 A1CB1D1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本例中,满足题意的充分条件不唯一,具有开放性特点,这类试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归纳探索能力。例 2.(2000 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E、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 ADD1A1和面 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 BFD1E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要求把可能的图形的序号都填上)分析:本题为结论探索型的试题,要求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由于正方体的 6 个面可分为互为平行的三对,
12、而四边形 BFD1E 的在互为平行的平面上的射影相同,因此可把问题分为三类:a:在上、下两面上的射影为图;b:在前、后两面上的射影为图;c:在左、右两面上的射影为图.综上可知,在正方体各面上的射影是图或图。点评:这也是一道结论探索型问题,结论不唯一,应从题设出发,通过分类以简化思维,再利用射影的概念,得到正确的结论。例 3.已知函数1)(2axcbxxf(a,cR,a0,b 是自然数)是奇函数,f(x)有最大值21,且 f(1)52.(1)求函数 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直线 l 与 y=f(x)的图象交于 P、Q 两点,并且使得 P、Q 两点关于点(1,0)对称,若存在,求出直线 l
13、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最值问题、直线方程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指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年数学考试大纲必修选能力要求中创新意识增加了创新意识是理性
14、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解:(1)f(x)是奇函数 f(x)=f(x),即1122axcbxaxcbx,bx+c=bxc,c=0 f(x)=12axbx.由 a0,b 是自然数得当 x0 时,f(x)0,当 x0 时,f(x)0,f(x)的最大值在 x0 时取得.x0 时,22111)(babxxbaxf当且仅当bxxba1 即ax1时,f(x)有最大值21212ba2ba=1,a=b2 又 f(1)52,1ab52,5b2a+2 把代入得 2b25b+20 解得21b2,又 bN,b=1,a=1,f(x
15、)=12xx(2)设存在直线 l 与 y=f(x)的图象交于 P、Q 两点,且 P、Q 关于点(1,0)对称,P(x0,y0)则 Q(2x0,y0),020002001)2(21yxxyxx,消去 y0,得 x022x01=0 解之,得 x0=12,P 点坐标为(42,21)或(42,21)进而相应 Q 点坐标为 Q(42,21)或 Q(42,21).过 P、Q 的直线 l 的方程:x4y1=0 即为所求.点评:充分利用题设条件是解题关键.本题是存在型探索题目,注意在假设存在的条件下推理创新,若由此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的结论,并加以论证.(2)观察猜测证明 例 4.观察 sin
16、220+cos250+sin20cos50=43,sin215+cos245+sin15cos45=43,写出一个与以上两式规律相同的一个等式.答案:sin2+cos2(+30)+sincos(+30)=43 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指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探索性专题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高考 高考 二轮 专题 复习 数学 探索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