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红军桥丨赣美版 .doc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红军桥丨赣美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红军桥丨赣美版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军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以江西瑞金的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两万五千里长征时的艰苦岁月,忆苦思甜。在渗透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引导孩子尝试用现有的工具设计、制作桥梁。通过引导孩子探索、实践,培养孩子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性;善于合作、积极探索的立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实践作风。本课教材中桥的设计与制作表现方式丰富多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也极有创意,为孩子提供了极大的展示空间。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
2、作活动的乐趣,同时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由于二年级小朋友注意力不持久,课堂教学及常规管理相较其他学段难度大。但孩子对设计应用喜好非凡,想像力丰富、大胆,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也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优点。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授方式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表现为主,将大量的时间给孩子自主表现,以灵动的课堂活动结合先进教学手段吸引、激发孩子兴趣,主动参与思考、创作。教学目标:1.认知桥的基本结构。2.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尝试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红军桥。3.利用地方资源渗透红色文化,培养孩子吃苦耐劳、自爱、爱家、爱国的情怀。教学重点:认知桥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引导
3、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表达制作出自己心中所想象的红军桥。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桥梁模型、剪刀、胶带等。学生:课前预习、分组收集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一、视频导课,激发兴趣(一)播放长征等动画视频。(二)展示迎红桥图片,师生探讨迎红桥名字的由来。二、揭示课题板书:红军桥 通过动画视频,以童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再结合地方红色资源“遵义会议会址”及“迎红桥”等学生熟悉的地点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后面的教学展开打下基础。欣赏探索红军桥一、出示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的红军桥图片(一)学生观察思考,发现红军桥简易的特点。(二) 师生讨论造成红军桥简易特点的原因。
4、 1.时间紧迫; 2.材料的限制。二、探讨红军桥的结构(一)学生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桥由哪些重要的部分组成?(二)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师生明确桥的结构由桥墩、桥面、护栏三个部分组成。 (三)巧设“错的板书”环节,师生角色互换,发现、解决问题。1.故意误摆桥各结构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护 栏2.学生做“小老师”纠正问题,指出桥的三个重要部分正确的位置及各部分的作用。桥 面墩桥 三、微视频播放不同的红军桥 (一)学生观看制作的微视频,欣赏不同的红军桥。 (二)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红军过桥是什么样的情形。 (三)出示红军过桥美术作品,体验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的艰辛。四、微课小结,展示同龄人作
5、品 (一)回顾知识点:桥的结构。 (二)从材料、造型、色彩这三个美术元素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三)出示作品图片,学生小结出:材料丰富多样,造型独特美观,色彩搭配鲜艳。一、结合课本中江西瑞金武阳围渡口的红军桥,回归课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其认知桥的结构。二、翻转教学,教师抛出探索目标,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索、思考,再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渗透红军长征过程中搭桥时虽时间紧迫、材料紧缺,但仍迎难而上的长征精神。 (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设置有趣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先探索再答疑的翻转教学方法及角色互换,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分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课 红军桥丨赣美版 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 16 红军 桥丨赣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