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一)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一)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一)解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口 6翦K-中饕口r会海4生物(一)注意事项:I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 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水和无
2、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B.某些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C.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D.将植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答案:B解: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则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 错误:某些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例如HCO B 正确;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C 错误;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D 错误。2.
3、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将大量需要运输的物质分拣、包装到囊泡中,利用动力蛋白水解ATP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移动,高效精确地将物质运输到相应结构中发挥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可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B.核糖体可出芽形成囊泡将肽链运往内质网进行加工C.在胞内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D.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伴随着能量代谢解: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而是在红细胞内发挥作用,不能通过囊泡分泌到细胞外,A 错误;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不能出芽,B 错误;在胞内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 错误:动力蛋白驱动囊泡在细胞骨架上的移动,需要消耗
4、细胞内的能量,故伴随着能量代谢,D正确。3.如图为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部分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C.体现了细胞膜的胞吞功能D.图示受体有控制物质出入和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解: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 正确:K+的运输需要依靠主动运输,B 正确;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并未发生细胞膜的融合,也没有胞乔过程,C 错误: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并控制物质出入,D 正确。4.nuc-l基因被称为高等动物细胞的“死亡基因”,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
5、能使细胞内的DNA水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时期的细胞也可能表达该基因B.凋亡细胞中DNA的的活性可能会增强C.高尔基体参与DNA酶的加工、包装与分泌D.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答案:C解:某些胚胎细胞也会也会凋亡,所以胚胎时期的细胞也可能表达该基因,A 正确:mic-1基因控制合成的DNA酶能使细胞内的DNA水解,所以凋亡细胞中DNA酶的活性可能会增强,B 正确:DNA酶是胞内蛋白,不会分泌到细胞外,C 错误;该事实说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D 正确。答案:D5.南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是单性花,果皮的绿色和金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 有
6、甲(果皮为绿色)和 乙(果皮为金黄色)两株南瓜,下列杂交实验中,通过观察子代的表现型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A.甲植株和乙植株正、反交 B.甲植株自交和乙植株自交C.乙植株自交或甲植株自交 D.乙植株自交和甲、乙杂交答案:D解:若该显性性状的植株为杂合子,与隐性植株正反交,后代的结果都有显性也有隐性,且显性和隐性为1:1,不能判断,A 错误:若甲乙植株都是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都不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确定显隐性,B 错误:甲或乙植株若都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确定,C 错误:乙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乙植株为显性性状,乙植株自交,若不发生性状分离,乙植株为纯合子,再甲、乙杂交,
7、后代性状出现了 2 种(甲乙两种性状)旦接近 I:1或只出现甲的性状,则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为乙的性状,乙为显性,因此可以判断,D 正确。6.为研究牛蛙细胞(2N=2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将牛蛙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置于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若甲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分裂中期与乙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DNA数量相同B.乙产生的4 个精子所含32P标记的DNA单链数相同C.甲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26条D.乙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行32P的染色体数为26条答案:C解:甲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分裂中期DNA数目加倍,是体细胞的2
8、 倍,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DNA的数量是体细胞的2 倍,A 正确;乙细胞DNA只复制一次,则产生的4 个精子中所有DNA均含32P标记的DNA单链,B 正确:甲第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标记,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两条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52条,c 错误:乙细胞只进行一次DNA的复制,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26条,每条染色体都含有32p,D 正确。7.研究发现,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Ia)与芳香经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
9、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I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氧气浓度降低时,HIF-Ia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防止机体过度缺氧B.HIF-Ia能与ARNT特异性结合,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C.HIF-Ia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后被灭活而失去功能D.控制EPO的基因在表达时,转录、翻译过程,只受氧气浓度影响答案:D解:缺氧诱导因子(HIF-Ia)与芳香经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红细胞增多可以促进氧气的运输,防止机体
10、过度缺氧,A 正确:HIF-Ia能被蛋白醐降解,说明它是种蛋白质,能与ARNT特异性结合,与其特异性有关,HIF-Ia的特异性与其女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B 正确;H【F-Ia是一种激素,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激素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灭活而失去功能,C 正确:控 制EPO合成的基因在表达时,经过转录、翻译过程(需要多种酶催化),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 错误。8.将基因型为Aa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芽尖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品系甲芽尖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其根尖分生
11、区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四个染色体组B.品系乙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C.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只有二倍体和四倍体D.品系甲作父本,品系乙作母本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 :5:5:I答案:B解:品系甲为二倍体,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的芽尖,根尖细胞分裂不受影响,故其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四个染色体组,A 正确:品系乙是由甲染色体加倍来的四倍体,其花药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可获得可育的单倍体植株,B 错误: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故即使是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产生的子代也只 有 二 倍 体 和
12、四 倍 体,C 正 确;甲 A a 产 生 的 配 子 A:a=l:1 ,乙 AA aa产 生的配子AA:Aa:aa=l:4: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 AAA:AAa:Aaa:aaa=l:5:5:1,D 正确。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失调,往往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界环境因素的稳定及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血液经肾脏流出时,氧气、尿素、葡萄糖的浓度都会降低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D.内环境中含有多种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B解: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致地正常运行,是
1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A 错误:血液经肾脏流出时,由于组织细胞消耗氧气和葡萄糖,且尿素会排出体外,所以氧气、尿素、葡萄糖的浓度都会降低,B 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C 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D 错误。10.科研人员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含一定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 A 和二者的混合培养液中培养,发现几组实验都能够抑制根的生长。为了进一步探究ACC如何抑制根的生长,科研人员又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培养液中培养,测得IA A 的浓度随着 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上述实验中,IA A 的有无及IA A
14、的浓度均为自变量B.ACC和 IA A 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需设置4 个组C.综合分析,乙烯有可能通过促进IA A 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D.该实验还能说明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由分析可知,在初步实验中IA A 的有无是自变量,在进一步的探究实验中ACC的浓度为自变量,A 错误;若进行ACC和 IA A 单独处理和混合处理的探究实验,需设置4 个组,即空白对照组、ACC实验组、IA A 实验组和ACC与 IA A 混合实验组,B 正确;据题干信息,“测 得 IA A 的浓度随着AC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乙烯有可能通过促进IA A 的合成来抑制根的生长,C 正确
15、;该实验探究了 ACC和 IA A 抑制根的生长效果,还能说明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1 1.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醛(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B.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C.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防治的途径之一,A 正确;据题下信息“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可知,4VA诱杀蝗虫改变了蝗
16、虫的空间特征,但无法推知其可以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B 错误: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蛆成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 正确;由于跳蝴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没有翅,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跳蛹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D 正确。1 2.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群密度患-优质牧草:A壬劣质牧草B度物种丰富度2 3 4 5 6 7 8 9 10时间/年
17、A.图中种群密度的数据应采用各样方调查结果的平均值B.据图分析,两种牧草中对菌根依赖程度较高的是优质牧草AC.接种菌种后劣质牧草B 减少,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此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为因变量答案:C解: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A1E确;据图可知,优质牧草A 接种后种群密度有所上升,因此可以推测,优质牧草A 对菌根依赖程度更高,B 正确;接种菌根真菌后,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因此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 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一解析 2021 届高三 第三次 模拟 考试卷 生物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