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小学教育小学考试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小学教育小学考试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小学教育小学考试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部分 行程问题 第一讲 行程基础 【专题知识点概述】行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重要应用题,在历次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在解答行程问题时,经常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
2、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速度时间=路程 可简记为:s=vt(2)路程速度=时间 可简记为:t=s v(3)路程时间=速度 可简记为:v=s t 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平均速度的概念 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 【习题精讲】【例 1】(难度等级)邮递员早晨 7 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
3、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 12 千米上坡路,8 千米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 4 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 5 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 1 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分析与解】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 5=4.6(小时);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 5+1+4.6=2+2.4+1+4.6=l0(小时)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 5时回到邮局的。法二: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12+8)4+(
4、12+8)5+1=10(小时),邮递员是下午 7+10-12=5(时)回到邮局的。【例 2】(难度等级)甲、乙两地相距 100 千米。下午 3 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 10 千米;晚上 9 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分析与解】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 100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 9-3=6(小时)。依题意,汽车必须在 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最少要行驶 1004=25(千米)【例 3】(难度等级)小明每天早晨 6:50 从家出发,7:20 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 6 分钟到校
5、。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 6:50 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 25 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 1 题)【分析与解】原来花时间是 30分钟,后来提前 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 24分钟。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 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 2425=600米,而这和 30分钟时间里,后 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 6006=100米。总路程就是=100 30=3000米。【例 4】(难度等级)韩雪的家距离学校 480 米,原计划 7 点 40 从家出发 8 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 16 米,那
6、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分析与解】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 20分钟,速度为:48020=24(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 16 米,即现在的速度为 24+16=40(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48040=12(分钟),7点 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 7点 52分可到学校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
7、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例 5】(难度等级)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 50 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分析与解】假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 300,那么按时的往返一次需时间
8、300602=10(小时),现在从甲到乙花费了时间 30050=6(小时),所以从乙地返回到甲地时所需的时间只能是 10-6=4(小时).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 3004=7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开 【例 6】(难度等级)刘老师骑电动车从学校到韩丁家家访,以 10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 1 点到;以 15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 11 点到.如果希望中午 12 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分析与解】这道题没有出发时间,没有学校到韩丁家的距离,也就是说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路程,似乎无法求速度.这就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时间和路程.假设有 A,B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韩丁家,A每小时
9、行 10千米,下午 1点到;B每小时行15 千米,上午 11 点到.B 到韩丁家时,A距韩丁家还有 102=20(千米),这 20 千米是 B从学校到韩丁家这段时间 B比 A多行的路程.因为 B比 A每小时多行 15-10=5(千米),所以B从学校到韩丁家所用的时间是 20(15-10)=4(时).由此知,A,B是上午 7点出发的,学校离韩丁家的距离是 154=60(千米).刘老师要想中午 12点到,即想(12-7=)5时行 60千米,刘老师骑车的速度应为 60(12-7)=12(千米/时)【例 7】(难度等级)小红上山时每走 30 分钟休息 10 分钟,下山时每走 30 分钟休息 5 分钟.
10、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 2 倍,如果上山用了 3 时 50 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分析与解】上山用了 3时 50分,即 603+50=230(分),由 230(30+10)=530,得到上山休息了 5 次,走了 230-10 5=180(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 2 倍,所以下山走了 1802=90(分).由 9030=3知,下山途中休息了 2 次,所以下山共用 90+5 2=100(分)=1时 40分.【例 8】(难度等级)老王开汽车从 A到 B为平地(见右图),车速是 30 千米时;从 B到 C为上山路,车速是 22.5 千米时;从 C到 D为下山路,车速是36 千米时.
11、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 2 倍,从 A到 D全程为 72 千米,老王开车从 A到 D共需要多少时间?【分析与解】设上山路为 x 千米,下山路为 2x 千米,则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x+2x)(x22.5+2x36)=30(千米/时),正好是平地的速度,所以行 AD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 30千米/时,与平地路程的长短无关.因此共需要 72302.4(时)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12、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 7243 13513 【例 9】(难度等级)汽车以 72 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 48 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全程总时间,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全程
13、,进而就能求出总时间,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特殊值”法,这是奥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在很多题目中都有应用。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 1千米,总时间为:172+1 48,平均速度=2(172+148)=57.6 千米/时。我们发现中的取值在计算过程中不太方便,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计算的数呢?在此我们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72,48=144 千米,这样计算时间时就好计算一些,平均速度=144 2(14472+144 48)=57.6 千米/时。【例 10】(难度等级)如图,从 A到 B是 12 千米下坡路,从 B到 C是 8 千米平路,从 C到 D是 4 千米上坡路.
14、小张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 6 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 4 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 2 千米/小时.问小张从 A到 D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从 A到 B的时间为:126=2(小时),从 B到 C的时间为:84=2(小时),从 C到 D的时间为:42=2(小时),从 A到 D的总时间为:2+2+2=6(小时),总路程为:12+8+4=24(千米),那么从 A到 D 的平均速度为:246=4(千米/时)【例 11】(难度等级)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4米/秒、6米/秒和8米/秒,求
15、他过桥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假设上坡、走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 24米,那么总时间为:244+24 6+24 8=13(秒),过桥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例 12】(难度等级)汽车往返于 A,B两地,去时速度为 40 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 48 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分析与解】假设 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4802=240千米,那么总时间=480 48=10(小时),回来时的速度=240(10-240 40)=60(千米/时)【例 13】(难度等级)DCBA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
16、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
17、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 11 米秒、22 米秒和 33 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分析与解】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 66 米,那么总时间=6611+66 22+66 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311=18(米/秒)【例 14】(难度等级)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 A 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 50cm,20cm,40cm(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分析与解】假 设 每 条边 长 为 200 厘 米,则总 时 间=200 50+200 20+200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200 319=11
18、3119(厘米/分钟).【例 15】(难度等级)甲、乙两地相距 6 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80 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70 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分析与解】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 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 80米,时间是 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 80-37.5=42.5分钟 第二讲 相遇与追及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19、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 【专题知识点概述】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来研究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这一讲就是通过例题加深对行程问题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0、在行程问题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一、相遇 甲从 A地到 B地,乙从 B地到 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 A,B 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即 二、追及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
21、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即tvS差差 【重点难点解析】1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
22、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 2环线上的相遇与追及【竞赛考点挖掘】1.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及【习题精讲】【例 1】(难度等级)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 46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3.5 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46+48)3.5=94
23、3.5=329(千米)【例 2】(难度等级)两地间的路程有 255 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5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分析与解】255(45+40)=255 85=3(小时)。453=135(千米)。403=120(千米)。【例 3】(难度等级)两地相距 3300 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行 82 米,乙每分钟行 83 米,已经行了 15 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两人可以相遇?【分析与解】3300-(82+83)15(82+83)=3300-165 15165=3300-2475165=825 165=5(分
24、钟)【例 4】(难度等级)甲、乙二人都要从北京去天津,甲行驶 10 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行驶 15 千米,乙每小时行驶 10 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
25、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重点难点解析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注意观察运动过【分析与解】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 1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 15-10 5(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所以 10千米里有几个 5千米就是几小时能追上.10(15-10)1052(小时)【例 5】(难度等级)南辕与北辙两位先生对于自己的目的地 s 城的方向各执一词,于是两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驾车同时分别往南和往北驶去,二人的速度分别为 50 千米/时,60 千米/时,那么北辙先生出发 5 小时他们相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行程 问题 小学教育 小学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