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课文中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写“矛、盾”两字。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并在默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25 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2、学写生字“矛、盾”。(1)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矛:最后的一笔撇,好锋利啊,跟图片中的矛一样;盾:“盾”字
2、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真像两个勇敢的小卫士,像图片中的盾,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2)学生写字:打开课堂练习纸,在两种不同的武器边上分别写上这两个字。3、矛和盾的各有什么作用 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板书:进攻、自卫),两种针锋相对的物品,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二、反馈预习情况(生字新词、课文主要内容)1、反馈生字词学习情况。(昨天,同学们就已经预习课文了,老师根据同学预习单上反馈的情况,把本课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生字词集中起来一起学。)(1)读准平翘舌音,“钻”、“持”、“戳”,尤其是“戳”不能读成平舌音。(自己练读,学生
3、领读,齐读)。“庞”是特殊的形声字,容易读成“龙”。(2)易写错的:“抵”字下部分不能少点。“刺”左边不是“束”。(出示顺口溜: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2、理解运用。((1)集合:集合是什么意思,你们在时候会集合反馈:我们看过体育课闹哄哄的集合,也看过解放军叔叔威武迅速的集合,可是矛和盾这两种武器,怎么会集合呢(生活中的集合只是指数量集中在一起,而在课文中,是指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合二为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2)左抵右挡:“左抵右挡”什么意思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左抵右挡(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
4、难以招架。)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运用:你能用“左抵右挡”说一句话吗(3)难理解的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课文时的印象,把这些词语工工整整地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若是你能填写了,也就说明你理解了。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写吧。课件出示词语 难读的:戳不到 钻在 持 庞然大物 易写错的:左抵右挡 刺来 难理解的:集合 左抵右挡 自卫、进攻 难以招架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5、),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看着大屏幕校对)(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一段干干净净的文字中;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 11 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把难读的、难记的、难理解的都解决了。谁再来试试【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本领长文短读,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这是中段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中可能是第一次尝试,所以用填空的形式出现。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慢慢放手,通过连词成句、找课文中的话概括、用自己的话概括等方式逐渐提高概括能力。同时,设计这一环节的另一作用是:再次巩固、运用生词,疏通课文,为潜心会文、品读词句打好基础。】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昨天同学们预习时,
6、提出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老师进行梳理和汇总,主要有两个问题:)2、出示:(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四、潜心会文,品读词句(一)研读坦克的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该读哪几个自然段(14 自然段)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默读课文完成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填写时可与同桌合作完成。)(出示学习单上的练习)3、反馈交流,完成预习单。(二)感悟发明家的思维过程 1、交流反馈,品读词句。(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用三个带“然”的词,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合 教学 设计 中学 教育 教学研究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