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十选考模块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轮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十选考模块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十选考模块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试题.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专题 10 选考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考情分析】新课标高考化学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 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
2、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
3、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和 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
4、构。(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有机化学基础(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
5、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6、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二、命题趋向 以往高考试题中的 STSE 内容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化学与技术的考查,新课程高考大纲把二者作划为选考内容,供考生选择。化学与技术课程内容定位于化学生产技术,所以,考试的重点当然就放在“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上,用所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
7、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上。如: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硫酸制造、合成氨工业等化工生产工艺(生产条件的选择与控制)中的应用;电化学反应在氯碱工业生产、电镀、化学蚀刻等材料加工技术中的运用;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基本的有机反应在金属、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洗涤剂的制备与加工技术中运用;联系化学反应特点与条件,综合分析相关化工生产的产、供、销与环境问题,考虑厂址选择、配套设施的配置等技术问题。联系酸碱盐及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土壤酸碱性的测定与改良、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等技术问题等。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把握知识内
8、容的深广度,关注教材中的三条内容线索:生产和技术问题线索;技术知识线索;化学知识线索。同时关注与其他模块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了解海的制造应用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了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精
9、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结构与性质部分除了关于电子排布、分子间作用力和四种晶体类型等知识点外,都是新课标中所增加的知识内容。关于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的元素,由过去的前三周期(118 号)扩展到前四周期(136 号);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求了解其与化学键的区别;对四种晶体类型知识点的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了解“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结构的这部分知识可以促进对物质性质本质的理解,但是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有机化学基础部分不但涵盖旧大纲中有机化学的知识点,而且还增加了部分
10、知识点。增加的知识点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知识点的延伸,如增加了“知道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等;另一类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知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试题通常以框图题的形式出现,在高科技新信息的框架中考查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某些省市的试卷中还特别注重对设计合成线路的考查。所以必须熟练掌握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卤代烃中的卤原子、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及酯基的结构及性质,延伸的还有苯环结构的特殊性、醚、酮等。在掌握了上述结构的特点后,就可以综合运用于多官能团化合物上,如课本上介绍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另外,对于生产、生活中的较复杂的化
11、合物,也可根据其结构中所含的特殊官能团,推断其主要性质。这三模块知识在考试大纲中作为选考内容,从题型上,三个模块主要以非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设计。在复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三模块之间确定复习的着力点。【知识归纳】一、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石油(1)石油的组成:主要含 C、H 两种元素。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混合物分离的过程。分为常压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产品)和减压分馏(得到润滑油、凡士林沥青等)石油的加工 裂化:一定条件下,使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深度的裂化。目
12、的是获得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2煤(1)煤的组成:主要含 C 元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复杂的混合物。(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得到焦炭、粗氨水、煤焦油、焦炉煤气等 煤的气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CO、H2)的过程 煤的液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液体(如 CH3OH)的过程 3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4海水的综合利用(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的淡化。常用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冷冻法。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海盐的生产;Cl、Br、I 的提取。5环境保护和绿
13、色化学(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了解海的制造应用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了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社会发展中的
14、作用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2)绿色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原子利用率等于期望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与生成物的总摩尔质量之比。(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金属的冶炼(1)原理: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得电子被还原成单质。(2)方法: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通常采用电解法(锌以前的金属的制取)、热还原法(锌至铜之间的金属)和热分解法(铜以后的金属的制取)。2硅酸盐工业(1)水泥: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 SiO2)、硅酸二钙(2CaO SiO2
15、)和铝酸三钙(3CaO A12O3)等。(2)玻璃:玻璃有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玻璃没有固定的熔、沸点。(3)比较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方法(见下表)硅酸盐产品 水泥 玻璃(普通)原料 石灰石、粘土 纯碱、石灰石、石英 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熔炉 反应 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主要成分 3CaO SiO2、2CaO SiO2、3CaO Al2O3 Na2O CaO 6SiO2 特性 水硬性(加石膏调节硬化速度)玻璃态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非晶体(4)陶瓷 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粘土。制造陶瓷的一般
16、过程:制泥、成型、干燥、烧成。陶瓷的种类(根据原料、烧制温度划分):土器、陶器、瓷器、炻器等。硅酸盐的组成可以用氧化物形式来表示例高岭石 A12(Si2O5)(OH)4可表示为 A12O3 2SiO2 2H2O。(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合成氨 (1)合成氨的条件的选择:温度(500)、压强 2050MPa)、催化剂(铁触媒)。(2)合成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原料气的制备 。其中生产的氨气液化分离,原料气循环利用。2氯碱工业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主要由阳极(用金属钛网制成,涂有钛、钌等氧化物涂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1)原理:阳极(用石墨):2Cl-2e=Cl2 阴极(用 Fe)
17、:2H+2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饱和食盐水的精制:电解前应除去食盐溶液中的 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加入试剂依次为 NaOH 溶液、BaC 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或将 BaCl2溶液和 NaOH溶液的顺序互换)。(3)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 离子交换膜的特性: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阻止阴极离子和气体通过。3硫酸工业接触法 三阶段:SO2制取和净化、SO2转化为 SO3、SO3吸收和 H2SO4的生成 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了解煤
18、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了解海的制造应用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了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三设备:沸
19、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4化学肥料施用 酸性的化学肥料不能和碱性肥料混用,如硝酸铵和草木灰(主要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混合施用,因 NH4NO3水解是酸性,K2CO3水解是碱性,混合促进水解,降低肥效。二、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外电子能级分布 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电子运动的特点:质量极小 运动空间极小 极高速运动。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称作电子云。电子云轮廓图称原子轨道。S 的原子轨道是球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 能级各有 1 个
20、原子轨道;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p 能级各有 3 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 px、py、pz表示);nd 能级各有 5 个原子轨道;nf能级各有 7 个原子轨道。2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 能级各有 1 个轨道,np 能级各有 3 个个轨道,nd 能级各有 5 个轨道,nf 能级各有 7 个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 2 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洪特规则的特例:对
21、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3能层与能级 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n);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l);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 s、p、d、f 的顺序升高,即 E(s)E(p)E(d)E(f)。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见下表:能 层(n)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 号 K L M N O P Q 能 级(l)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最 多 2 2 6 2 6 10
22、 2 6 10 14 2 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一考试大纲对本专题内容的基本要求化学与技术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了解海的制造应用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了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3、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电 子 数 2 8 18 32 2n2 4核外电子排布(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 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 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
24、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3)表示方法: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5基态、激发态、光谱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基态激发态)能量,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二)元素
25、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主要化合价:正价由+1+7,负价由-4-1;元素性质:同一周期由前往后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一主族,由上往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电离能的大小决定了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大小,第一电离能越大,越难失电子,金属活动性越弱。同一主族,由上往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同一周期由前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轮 化学 复习 教学 专题 十选考 模块 中学 教育 中考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