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_李鸿祥.doc
《构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_李鸿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_李鸿祥.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简介 :李鸿祥 ( 1971-),男,山西应县人,朔州市第一中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研究。 52 2012 年 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 32 卷 ( 2012 年) 教 育 理 讼 与 蜜 践 Vol. 32 (2012) 第 14 其月第 51 一 53 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Scation _ P51P53 李鸿祥 摘要:目前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割裂,起不到应有的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作用。实现 二者的有效融合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趋势和思路。语文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 :穿行于札记与交流之间,打通读写二 脉 ;透过思维链条,融合读写训练
2、;借用同龄人作文 ,反照读写训练。 关键词 :融合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33XC2012) 14-0051-03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 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 “人类智能的卓越范例”,是 使别人信服其行动过程的一种能力。因此,有效开发和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已经成为语文 教师职业生命的一种初衷 和归宿。多年来,笔者在读写 训练教学中摸索尝试,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将阅 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读写训练中存在的困惑 一是就阅读教学而言,学生读过的入
3、选课本中的 经典文章、诗歌 , 以及平时读过的书报杂志,最少也有 数百篇文章。从阅读的数量上看,应该是没有问题。但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读了大量诗书的学生,常有英雄 不能用武的慨叹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种阅读只是 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无意于写作能力的训练,致使阅 读教学中写作技巧、行文思路很难转化 为学生自身的 写作技巧,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同时,课内的文本 阅读太多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而忽视 写作特点的分析,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也 就无从学起,更谈不上模仿和创新。 二是就作文教学而言,作文也是语文教学的着力 点,虽说没有和阅读教学平起平坐,但一般来讲,每两 周一篇大作文
4、,每周一篇小练笔,再加上平时的读后感 或学生个体的习作,一个学期学生至少也要写 20篇以 上。单看这些数字 我们似乎应该感到欣慰,然而,事实 上,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写作的数量,特别是在作文素 材的运用、作文的构思、 语言表达、语言感受力等方面, 常常令学生们虽腹有诗书但气难以自华。究其原因,主 要在于学生的写作方式单一,教师不能让学生在写作 中碰撞其所阅读的文本思想,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找 到来自于阅读的积累和修养,致使经过大量写作训练 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止步不前,更不用说要通过写 作来提升思维水平、提高阅读能力,甚至温润人格修养 了。 三是就语文学习而言,在阅读方面 , 大部分学生刚 开始时
5、能积极地有意识地加大阅读训练量,但其阅读 的质量却不太令人满意。学生总是稀里糊涂,没有思 路,没有清晰的语言表达,只是跟着感觉走。究 其原因, 不仅有阅读思维的偏差、文字解读的不到位、理解表达 的不准确,还有阅读方法、解读方式、语文术语问题。 四是在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也意识到只有在阅 读中积累语言、积累素材才能使作文有文采、有内容, 他们也认真地摘抄美文美段,但在实际写作中 , 却是想 到哪里写到哪里,致使作文 “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 无文 ”, 于是摘抄也就慢慢地退化为一种作业敷衍。究 其原因,主要在于语文教学无意识中割断了学生阅读 积累与写作的联系纽带,致使很大一部分积累成了无 效积
6、累,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就无从调动自己阅 读积累的知识 。 二、融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理论支撑 要解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回到阅读和写作的原点,冷静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积极思考阅读和写作的特质与关 联,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探索通往读写中间地 带的办法,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著名 特级教师斯霞说过:阅读为作文提供了知识和技能,这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读对写的支撑。叶圣陶先生也指 出, “读写 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 读教学 , 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 ” , “ 教 材无非是个
7、例子。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 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倾吐能否合法 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得其方,写作的 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等等,这些观点都准确地诠释了 读与写的关系。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认为,“读写结合 是中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他曾提出7条 “读写对应规律”,为学生的读写紧密结合训练创造了 条件,使读与写之间的 “学习迁移 ”更具有稳定性,克服 了长期存 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这些经典的语文教学 理论都为语文教师指明了建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 融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方向。 第二,阅读和写作存在着有机融合的客观基础。朱 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
8、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 “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 种 “意义 ”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 “是什么”,对于学生 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 “如何表达的”,即阅读不仅是 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同时,心理学研究也指出 ,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 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 础知识运用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积累,表达才具有心 理前提。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范例,提供技 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写作 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当然,写作也可以激发 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 因此,阅读与写作是相
9、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第三,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训练目标 要求很明确。在新课程标准有关 “阅读鉴赏 ”和“表达交 流 ”的要求中,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它们都强调 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 都强调阅读思考和情感 体验的表达,这也是二者融合的方向,但绝不是简单的 折中,而是以学生的思维和读写能力的提高为目的一 种策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融合阅 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润滑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 的关系链条,使之相互促进,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双 向交流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得到提 升,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语文能力得到长足发 展。由此可见,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阅读教学 写作 教学 融合 模式 李鸿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