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中学教育高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等差数列前 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思想.2.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教学过程:问题情景:古算书张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
2、与几钱?师生共同读题 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 1:第一人给 1 钱,第二人给 2 钱,第三人给 3 钱,以后每个人都比前一个人多给一钱,共有 100 人,问共给了多少钱?师:很好,问题已经呈现出来了,你能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生 2:用na表示第 n 个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1231,2,3,aaa,100100a 只要求出 1+2+3+100=?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生 2:(犹豫片刻)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所求的和为 1011002=5050.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 10 岁时曾很快
3、就想出来了.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1+100=10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项与倒数第 2 项的和:2+99=101,第 3 项与倒数第 3 项的和:3+98=101,第 50 项与倒数第 50 项的和:50+51=101,于是所求的和是 1011002=5050 上面的问题可以看成是求等差数列 1,2,3,n,的前 100 项的和.在上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求的和可用首项、末项及项数 n 来表示,且任意的第 k项与倒数第 k项的和都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从中你有何启发?我们如何去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活动、任务,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
4、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得过程,其作用就在于提升学生的经验,使之连续地向形式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转变.构筑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基础之上的数学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做数学”的热情,数学课变得更生动、更活泼,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中增添了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从课改的一些举措上我感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掀起数学史的教学盖头。向同学们介绍了张邱建算经和高斯及他的算法,讲课的过程中适当插入数学史,为数学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等差数列前 n项和 设等差数列na的前 n 项和为nS,则12nSaa?na 生 3:(直接给出公式)由刚才问题的结果可知1()
5、2nnn aaS 师:非常好,由具体的推广到一般,这也是研究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但是这种方法是猜想、推测,是不完全归纳.数学公式的得出需要严谨的推理过程和相关的理论依据.你能否推导这个公式?生 4:121()()nnnSaaaa+?(遇到困惑,最后一组怎样表示?是剩一项还是两项?)师: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解决的问题,共有 100 项,两两分组正好分为 50 组,如果 1+2+3+101=?n 项时又应如何分组?最后一组应怎样表示?想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等差
6、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启邱建算经中卷有一道题今有与人钱初一人与一钱次一人与二钱次一人与三钱以次与之转多一钱共有百人问共与几钱师生共同读题师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第一人给钱第二人给钱第三人给钱以后每个人人所得的钱数则由题意得只要求出师你能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吗生犹豫片刻所求的和为师对于这个算法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岁时曾很快就想出来了高斯的算法是首项与末项的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项与倒数第项的和第项与倒数第项的和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 4(继续回答):1+101=102,2+100=102,3+99=10250+52=102,51=102(1 101)22 共
7、有 50 组多出第 51 项 n 分奇偶性讨论,n 为偶数时正好分成2n组,n 为奇数时分成12n组还多一项 当 n 为偶数时,121()()nnnSaaaa122()nnaa =1()2nn aa 当 n 为奇数时,121()()nnnSaaaa11121222()nnnaaa 121()()nnaaaa111222()()2nnnaaaa =1()2nn aa 师:好通过分类讨论我们得出了等差数列na的前 n 项和nS公式,从所得的结果看无论 n是奇数还是偶数nS的公式一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避开讨论 n 的奇偶性去推导呢?怎样出现首末两项的和?结合所得公式的特征思考.生 5:12nSaa
8、na 1nnnSaa1a 将上面两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1212()()nnnSaaaa1()naa =1()nn aa 1()2nnn aaS 师:此种方法简洁明了,且避开讨论 n 的奇偶性,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逆序相加法”,在以后解决数列问题是也经常运用“逆序相加法”,主要运用了等差数列下标等距性质.(有学生举手)生 6:我用另外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 12nSaa 112naadad 1(1)and =11 23na (1)nd =1(1)2n nnad 想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理解及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差数列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中学 教育 高考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