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案中学教育中考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目标导航】知识方面: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4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5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复习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知识网络】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可以
3、证明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判断某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只适用于成熟植物细胞);证明膜具有流动性;检验细胞液及外界液体的浓度大小。4、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涨作用(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中央大液泡的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4)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5、细胞膜:(1)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四、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
4、为渗透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时间、人物 依据 结论或假说 19 世纪末 欧文顿 凡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必不能溶于纸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 世纪初 分离分离并析出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 1925 年 两位荷兰科学家 把红细胞膜中的脂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恰是红
5、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0 世纪 40 年代 有学者在荷兰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推测脂质的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细胞膜是由双层脂质分子及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 1959 年 罗伯特森 电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1970 年 人属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 年桑格和尼文森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细胞 物质 输入 输出 教案 中学 教育 中考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