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七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B卷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七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B卷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七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B卷中学教育高中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B 卷)(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920 年底,苏
2、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 ()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非常措施没有因非常时期结束而收缩 俄共(布)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 表明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A B C D 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中不可以确认的是()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
3、策是特殊条件下的临时措施 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 D材料反映了列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要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B C D 5“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 5 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
4、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A全面恢复私有制 B实行商品贸易 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禁止私人贸易 6“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五年计划的实行 7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
5、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 B C D 8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9“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
6、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0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题每小题分共分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
7、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维埃政面临困境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D经济基础薄弱 111930 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霍利
8、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 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 121929 年 11 月 21 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
9、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13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是我在宪法权限之内力求迅速实施的。”“这些措施”指的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推行以工代赈 A B C D 14“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
10、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151935 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A恢复国家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扶助弱势阶层 D调整劳资关系 16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题每小题分共分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
11、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维埃政面临困境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政治 经济 科技 A 共和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电话 B 共和制 自由放任政策 汽车 C 两党制 工厂制 内燃机 D 总统制 垄断组织 发电
12、机 17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181989 年 5 月,里根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到:“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报告中“调动美国人创造力”的主要措施是()A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强化政府
13、对经济的干预 19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到:“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上述理论的提出()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20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
14、技术统治”B“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 C“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 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每小题分共分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维埃政面临困境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
15、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7 分,第 22 题 13 分,第 23 题 10 分,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 100 个鸡蛋,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
16、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 第二年(1922 年),社会情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库尔斯克对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5 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6 分)(3)
17、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 分)题每小题分共分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维埃政面临困境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
18、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经济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有何启示?(4 分)22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退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 年 10 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三 R”,即复兴、救济、改革。材料二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
19、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 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5 分)(2)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影响。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题每小题分共分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到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维埃政面临困境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年底苏俄把余粮征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
20、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表明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何相似之处。(5 分)(3)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 分)23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 分)苏联、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同步 测试 第三 单元 各国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中学 教育 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