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和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观念,了解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1在实际
2、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米尺、硬币、10张纸、磁带、购物卡、U盘、粉笔盒、牛奶盒。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提问: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你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后板书:米 厘米)【设计意图】从回顾旧知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2.游戏:
3、谈话:小朋友的记性真不错,我们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1)老师双手的距离会不断地变化,如果距离变成1米的话,请小朋友们说停,好吗?用你的米尺检验一下。(2)老师双手的距离会继续变化,如果距离变成1厘米的话,请小朋友们说停,好吗? 用你的直尺检验一下。师生互动,请学生用米尺和学生尺同步检测。【设计意图】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单位长度的准确感知性。3.回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指名学生回答。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随机板书:1米=100厘米。4.米和厘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 估一估,找出合适的单位。(1)教室的门高约2( )(2)数学书的长约为
4、25( )(3)如果我想测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呢?(厘米)二、主动探索,理解新知。(一)认识毫米1.谈话:铅笔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请你拿出一支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给大家来瞧一瞧。2.估一估手中的铅笔有多长?指名说,说的时候把铅笔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3.师:你们的铅笔是不是刚刚好都是几厘米?要想知道铅笔的准确长度,应该怎么办?(测量)要用到新的长度单位。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最常用的铅笔入手,自然协调。产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的需求,从而进入1毫米的单位教学。5.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提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分米和毫米丨苏教版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5.1 分米 毫米 丨苏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