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pdf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医学心理学心理学试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及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
2、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 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 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
3、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
4、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 1.发展心理学 【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 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 心精心整理 理学等。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
5、究原始人类的心理。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2.普通心理学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 规律。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 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3.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学前儿童是在成人教育下成长的,他们的心理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6、又可以且应该为学前教育学提供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4.儿童解剖生理学 它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机能的发育。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心理是脑的机能。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更是需要以儿童神经系统和高级神经活动发展的知识为依据。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揭示自然、社会、思维现象的最普通的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哲学思想的指导。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概念 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
7、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时 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和紧张度。【论述】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1.
8、注意与知觉的发展。凡是注意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2.注意与记忆的发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纪律、交际,形成道德不良。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
9、对象的变化。【1】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年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
10、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精心整理 答: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1.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时已出 现,其发展表现在两方面:(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2】
11、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与生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2 岁以后开媾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现。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瓣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已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的实验,也证
12、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萌芽。二、1 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视觉偏好。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廓到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三、13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是儿童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的发展开始
13、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四、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14、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简答】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
15、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年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精心整理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 36 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情绪和意志也受感知觉的影响。三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感觉与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觉就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在
16、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简答】四、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性,2 岁后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3岁多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 岁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具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4.形
17、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 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经形成;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2.正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4.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觉的发展是幼儿人学准备的重要内容;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
18、辨别。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 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觉;2.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现安全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的发展。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2.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3.逐渐能
19、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4.6 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简答】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为三级:低级、中级、高级。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
20、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年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精心整理 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对图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别对象、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21、幼儿的观察,是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展。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记忆把知觉
22、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1.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
23、 10 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 13 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幼年健忘:指 3 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
24、表象。(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 72 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 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熊力增强;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工作记忆:指在短时间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联系起来 的记忆。(四)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1.运动记忆(2 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2.情绪 记忆(6 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3.形象记忆(612 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 现
25、的形象。4.语词记忆(1 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简答】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燃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问接的意义识记。一、想象的概念 (一)想象的涵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心理学 对象 内容 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