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生物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pdf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生物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生物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已知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都是由含氮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顶端
2、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
3、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000000000000008765432(、皿辕察咪,。残翅 长 翅 白 眼 红 眼 黑 檀 体 灰 体A.果蝇M 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6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
4、经历苔解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方向发展7 .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1)细 胞 外 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0(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 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特点是(答 出 1 点即可)。(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o8 .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5、 3 2 P 标记的脱氧腺甘三磷酸(d A T P,d A-P P p Py,)等材料制备了 DNA片 段 甲(单链),对 W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3 2 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 A T P的a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 2 p,原因是(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NA分子,去除R N A分 子 的 目 的 是。(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W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
6、因的mRNA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N A,这种酶是 o9.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 一 现 象 对 捕 食 者 的 意 义 是 (答 出1点即可)。(2)青草一羊一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0(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 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1 0.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
7、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中B自交得F 2)。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亲本F iF2甲X乙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丙X 丁缺刻叶齿皮9/1 6缺刻叶齿皮,3/1 6缺刻叶网皮3/1 6全缘叶齿皮,1/1 6全缘叶网皮(1)根据实验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 断 的 依 据 是。根据实验,可判断这2对 相 对 性 状 中 的 显 性 性 状 是。(2)甲 乙 丙 丁 中 属 于 杂
8、合 体 的 是。(3)实验的F 2中 纯 合 体 所 占 的 比 例 为。(4)假如实验的F?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 :3 :3 :1,而是4 5 :1 5 :3 :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 等 位 基 因 控 制 的 是,判断的依据是。【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 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某同学通过实验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去渍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实验结果见下表。加酶洗衣粉A加酶洗衣粉B加酶洗衣粉C无酶洗衣粉(对照)血渍+油渍+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C
9、中添加的酶是.(2)表 中 不 宜 用 于 洗 涤 蚕 丝 织 物 的 洗 衣 粉 有,原因是。(3)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 酶 洗 衣 粉 去 渍 效 果 好 原 因 是。(4)关于酶的应用,除上面提到的加酶洗衣粉外,固定化酶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已经用于高果糖浆生产。固定化酶技术是指。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优点是(答 出1点即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 2 .P C R技术可用于临床的病原菌检测。为检测病人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菌,医生进行了相关操作:分析PC R扩增结果;从病人组织样本中提取D N A;利用PC R扩增D N A片段;采集病人组织样本。回
10、答下列问题:(1)若要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用数字序号表示)。(2)操 作 中 使 用 的 酶 是,P C R反应中的每次循环可分为变性、复性、_三步,其中复性的结果是。(3)为了做出正确的诊断,PC R反应所用的引物应该能与 特异性结合。(4)PC R (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是指 o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诊断等方面。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已知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
11、成的多聚体D.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 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 N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 错误;B、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
12、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错误;C、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 N 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甘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甘酸都含有氮元素,C 正确;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D 错误。故选C。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02【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
13、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菌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 不符合题意;BC、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还原性的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成乙醇,并生成二氧化碳,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2,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Bo3.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
14、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噪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B、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 B 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 正
15、确;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 错误。故 选 D。4.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
16、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 错误;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 正确。故选B5.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
17、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 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果蝇M 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 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果蝇M 与果蝇N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L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xbb(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
18、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WXwxXwY或 XwXwxXWY.3 个性状由3 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 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 N 基因型为AaBbXWXw或 AaBbXWY,则 M 的基因型对应为 Aa bb XWY 或 AabbXwXw。【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M 的基因型为Aa bb XwY或 AabbXw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 错误,B 正确;C、N 基因型为AaBbXWXw或 AaBbXWY,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
19、对基因均为杂合,C 正确;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 a,为杂合子,D 正确。故选A。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葬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
20、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己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 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一苔解阶段一草本阶段一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T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 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
21、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 正确。故选c。7.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0(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 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的特点是(答 出 1 点即可)。(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3).顺浓度或选择性(4).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 K+是主动
22、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解析】【分析】植物根细胞的从外界吸收各种离子为主动运输,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需要耗能、需要载体协助。【详解】(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通道只能先让某种离子通过,而另一些离子则不容易通过,即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知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对离子的运输方式,主动
23、运输的特点等,要求考生识记基本知识点,理解描述基本生物学事实。8.用一段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片段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人员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3 2P标记的脱氧腺甘三磷酸(d A TP,d A-Pa-Pp Pr)等材料制备了 DNA片 段 甲(单链),对 W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流程的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人员在制备3 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 A TP的 a 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 2p,原因是(2)该研究人员以细胞为材料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R NA分子,去除R N A分子的目的是 (3)为了使片段甲能够通
24、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染色体样品中的W 基因结合,需要通过某种处理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4)该研究人员在完成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对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mR NA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某种酶去除了样品中的DNA,这种酶是【答案】(1).d A TP脱 去 仇 丫 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喋吟脱氧核甘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2).防止R NA分子与染色体DNA的 W 基因片段发生杂交(3).解旋(4).D N A 酶【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通过带3 2P标记的DNA分子与被测样本中的W 基因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带,可以推测出W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详解】(1)d A-Pa Pp
25、Py 脱去仇丫位上的两个磷酸基团后,则为腺口票吟脱氧核甘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因此研究人员在制备3 2P标记的DNA片段甲时,所用d A TP的 a 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3 2p0(2)R NA分子也可以与染色体D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产生杂交带,从而干扰3 2P标记的DNA片段甲与染色体DNA的杂交,故去除R NA分子,可以防止R NA分子与染色体DNA的 W 基因片段发生杂交。(3)DNA分子解旋后的单链片段才能与3 2P标记的DNA片段甲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故需要使样品中的染色体DNA解旋。(4)DNA酶可以水解DNA分子从而去除了样品中的D N A。【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对D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 统一 高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