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详解).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综合模拟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 小题,共 35.0分)1.(2021山东省烟台市月考试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属于民法范畴。1950年 5 月 1 日,作为我国首部民事单行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其基本功能是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建立新的婚姻家庭制度,发挥安定社会和保障人权的作用。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 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民法制定第三次启动,但由于刚刚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按 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特别是1986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 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由民法通则与作为民事单行法的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司法
3、解释,共同构成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这些民法规范虽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益活跃的民事活动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2015年 3 月,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牵头五家单位共同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全国人大常
4、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表示,近年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民法典的呼声比较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正当其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进入立法程序。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法总则,于当年10月1号正式实施,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各分编草案进行了拆分审议,各分编草案均已完成两次审议,其中,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三个分编草案完成三次审议。2
5、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总 计10万余字。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摘 自 民法典编纂的历史沿革)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和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例如,“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有几千万份民事裁判文书,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理论研究的宝贵资源。在改革发展中,我们不可避免要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
6、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对民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民法学研究理应与时俱进,积极回应实践需要,不断满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民法典的出台实施正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对于我们增强主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并不意味着对世界法律文化的排斥。我们应具有开放的胸怀,吸收各国优秀民法文化精华,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一起努力。但外国的理论制度只能是我们借鉴的素材,应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探寻中国之道,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摘 自 民法典彰显中
7、国制度自信)材料三法律的生长、完善,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中新设置的“离婚冷静期”,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夫妻和谐、珍视家庭价值的文化观念。此外,民法典还专门引入“优良家风”的表述,同时在商事交易与夫妻关系的平衡中更加凸显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价值取向.类似规定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体现着“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来说也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和经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第 2 页,共 27页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
8、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摘 自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婚姻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属于民事法律规范体系的一部分,客观上为编纂民法典做出了贡献。B.我国曾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前两次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C.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为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物质保障。D.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养分为民法典的生长、完善提供滋养,也为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提供经验。根据材料内容,下
9、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民法典的编纂之路可谓好事多磨,从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制定工作算起,己经走了整整66年。B.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涵盖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C.民法典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自信,一定会让人民生活更美好。D.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只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直面中国的问题,就能形成一部真正的法典。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法典范畴的一项是A.合同法B.物业管理条例C.著作权法D.行政法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用简练的语言作答。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的意义。2.(2021.
10、福建省莆田市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寻访万年稻源赵丽宏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 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痕
11、迹,当时曾成为重大新闻。上山遗址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年代。这个被人称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着很多古人生活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陶,陶土中掺杂着许多稻壳。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这里生活的古代人类,已和稻谷结缘。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测年分析。结果让蒋乐平吃惊,也让他兴奋:上山出土的陶器,历史超过一万年!而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蒋乐平想那些类似磨盘的大石块与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关系?他将适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盘上,然后用一根石棒进行
12、挤压搓磨。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五分钟后,他随意抓出一把经过搓磨的稻谷做统计,结果发现,被脱壳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颗,碎为半粒的一百二十颗,被碾碎的一百颗,未脱壳的只有四十四颗。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
13、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点和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第4页,共27页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
14、向遥远的古代。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
15、遗址,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逢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炭化的黑色稻虽然不够起眼,却能牵动参观者的思绪,主要原因是这颗稻米经历了万年之久。B.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考古
16、现场上,其意图是体现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C.上山遗址出土了陶器以及各种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考古学家蒋乐平的试验证实了它们和稻谷之间存在某种关联。D.上山遗址博物馆特色明显,它 以“农耕文化”为展示主题,里面陈列有陶器、农耕工具等文物,周围有农耕雕塑。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虽然简洁,却总领了文章内容。“寻访”一词表明参观目的,“万年”一词与现在相对,体现了稻源的历史久远。B.文章先介绍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的焦点-一颗已经炭化的黑色稻米,再写参观一事,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印象深刻。C.文章写到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上山遗址博物馆门
17、口的题词,通过名人题词强化了上山遗址发现炭化黑色稻米的重大历史意义。D.文章语言真切自然,用词准确。如第三段中“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和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本文写考古学家的检验和试验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有人评价赵丽宏的散文风格为“清新、宏阔”,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二、文 言 文 阅 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3.(2021山东省 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木本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
18、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日魏齐。魏齐大怒,使畲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簧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簧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强考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日:“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
19、范睢入秦。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 稽 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日:“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 别 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於是范睢下车走,曰:“此 必 悔 之”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勺,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
20、:“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日:“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绣袍以赐之。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第6页,共27页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日:“乡者与我教而入者。门下日:“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节 选 自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
22、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B.舍人,王公贵人的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C.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D.微行,专指古代帝王或高官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睢出身贫寒,官至相国。他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B.范睢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泄漏秘密而被猜疑,遭受
23、鞭笞,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仍心存希望坚信未来。C.范睢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睢是告密者,致使范睢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D.范睢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睢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微行见须贾后,为什么会再给须贾机会?请结合原文回答。三、诗 歌 鉴 赏(本大题共1 小题,共 9.0分)4.(2 0 2 1 山东省.模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24、。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杜甫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咒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注)至德元年(7 5 6),杜甫不幸被安禄山叛军俘获,被迫担任伪官。至德二载(7 5 7),杜甫潜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次年一一乾元元年(7 5 8),因上疏营救宰相房瑁触怒当权者,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至尊:最尊贵的位置,借指皇帝。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正繁”极写叛军往来频繁戒备森严,突出往日虎口逃归之时的险峻形势。B.“残破胆”“未招魂”承接上联,从侧面进一步表现
25、出昔日逃归时的危急情态。C.尾句诗人驻马回望重重宫殿,其心境与 登岳阳楼中“凭轩涕泗流”相似。D.全诗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诗人抚今追昔,将人生起伏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清代黄生曾评价本诗“立言忠厚”(杜诗说卷十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四、默 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2 0 2 1 山东省 模拟题)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学习的文化,荀子在战国时代就提出“学不可以己”的观点。在更早的春秋时期,孔子曾经与四个弟子畅谈未来,其中公西华说,“(1),”,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好学。这种学习与今天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同,更主要的指向品德的修养。宋代欧阳修在 伶官传序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山东省 高考 语文 综合 模拟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