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并用橡皮泥塑造出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
2、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桥的欣赏了解桥的结构引导学生画草图,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
3、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四、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 泥塑工具。 (教师)橡皮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远看像张弓,立在河当中。上面车马过,底下轮船游。 谜底(桥)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家乡的桥。二、联系实际生活中见到的桥,感知桥的结构。 1、同学们知道我们家乡有那些著名的桥呢?请同学来回答并描述桥的结果和形式?(福泉的葛镜桥、和善桥)教师补充如:福泉的葛镜桥和黄丝和善桥的历史。同时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明万历年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 家乡的桥丨浙美版2012 四年级 下册 美术 教案 家乡 桥丨浙美版 20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