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40页。教学目标:1,经历比例的意义形成过程,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2,理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比是否成比例。掌握其判断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知识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一体机,PPT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早晨,夏天的太阳,太阳出来了,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我们的身体,电线杆,大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出现什么一一影子。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竹竿和影子的关系,同学们,有信心吗?二,探究知识 1、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察2分钟,让学生看图说话。一一主题图告诉我们:两组同学
2、根据立着的竹竿测影长。 2、观察测量数据 看大屏幕,出示竿高和影长的统计表,提问,竿高3米,9米时,影长分别是多少?生答2米,6米。 3、发现规律,学生分组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巡视,每组选一同学汇报,其结果是:3:2=1.5,6:9=1.5,换句话说竿高比影长的比值相等。 4、比例的意义,既然比值相等,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比连接在一起,生答,等号。即3:2=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比例的另一种写法3/2=9/6 5、讨论: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列表填写,见大屏幕。 6、比例的名称,在比例中,最外端的两项叫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比例的内项。见大屏幕。 7、即时练习,见大屏幕,找出比例的外内项,说说你是怎么找的。三,实践应用: 1、写出几个比值是2的比,说说你是怎么写的,然后写成比例,并找出比列的内项和外项。 2、课程活动见书P41第一题。 3、能用2、3、4、6这4个数字组成比例吗?你能写多少个比例?四,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找同学说一说。五、拓展延伸 你能根据竹竿和影长的关系算出大树的高度吗?出示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比例的意义 西师大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3.1 比例 意义 师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