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5篇).docx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5篇) 小学数学分数乘法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握分数的计算法则。依据学问的迁移,我首先进展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学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当把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一样”。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展比拟。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表达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将题目改得稍简单些,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竞赛谁做得快。假如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固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现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2、,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意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上周上的,杂事纷扰,始终没有闲暇来好好写写当时教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上下来,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个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这是解决分数乘分数全部的实际问题的前提,假如意义不理解,问题解决如同空中楼阁。那教学的第一个板块就是意义的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分数乘整数的另外一个意义,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我从这个意义入手,延长到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也是需要用分数乘法的。 借助庄子。天下那句“一尺之锤,
3、日取一半,万世不竭”入手,先回忆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再引申到当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时同样也是可以用分数乘法的,在出示分数乘分数的时候,同时出示详细的木棒截取的过程,让孩子在详细实物中理解,其实其中一个分数表示一个详细的量,而另外一个分数就是一种分法(或是根据孩子们的想法叫做截法),或是有些孩子理解到分数乘分数其实是分了两次。在这个环节,孩子们需要重点理解意义,同时也初步感受到分数乘分数可以用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 那接下来的环节就直捣黄龙了,深入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固然许多孩子已经知道方法就是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样,那下面的探究环节就是要弄清晰方法的原理。算理
4、的理解还是需要借助直观模型,由于算理在学生头脑里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固然在探究之前,我们还是对意义进展了再次强调,还把两个乘数反一反,再说意义。紧接着出示书本例题,放手让孩子去画图,在一个长方形中涂出最终的结果。涂完之后,把不同的结果反应到黑板上,孩子们分别说,说的过程中我进展一些重点追问,这些追问无非就是在关注每一次分法。全部说完之后,再次沟通各种方式。开头提炼这些图形与算式之间的共同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在明晰算理的内在原理,孩子们归纳发觉,原来在图形中,被分了2次之后,这个总份数其实就是分母乘分母(也就是最终结果的分母),比拟难理解的是在图形中怎么表达分子乘分子,经过一番激辩,孩子们慢慢明白
5、两次取出份数之积就是最终答案的分子,在图形中就是先取了几份,再在这几份中取出几份,也就是说是几份中的几份,那最红取出的总份数就是把两次取出份数乘起来就好了。 最终强调先约分,而不是最终结果出来在约分,这样计算会更加简洁,不过从课后作业来看,如何约分还是需要细讲。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3 又一个学期开头了,本学期在复习了一下本已经学过了的新学问后,结合站、校统一月考安排,对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了个单元测试。从而分析教师应当如何对学过的学问进展加强练习,有的放矢。 在批完全部的试卷后来看,一些填空、推断、选择的概念局部失分最严峻,80分以下的学生根本都要丢10以上,8090分之间的也要到达5分以上,
6、其次是脱式计算局部,80分以下的学生也要错上一两题,有的甚至错上四五题,这些方面的丢分打算了他们在本次测试中只能到达那个分数。固然90分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上的问题,只不过少严峻一些罢了。 结合试卷,反思教学,问题颇多。比方在填空局部的补充数量关系式,绝大局部学生能找到单位“1”的量,却找不到分率的对应数量,全对的人很少,这说明白我在教学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只是能到达听懂的层次,没有给学生自己充分地表达时间,甚至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的时机,导致测试时不知何从下手。而在计算局部,学生失分始终较严峻,说明在练习课上,我还得加强时效性,课的内容还要加强备学生,有些计算可能对学生来说只
7、是无味的重复,针对性不强,在平常课上应当注意口算练习。在应用方面,肯定要让学生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题思路,确定关键句,找准单位“1”很重要,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解答。这单元只是涉及到了分数乘法局部,加上下一单元的分数除法,学生肯定会更加混乱,所以一个清楚的解题思路很重要。也表达了这是我平常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更有效地去突破,这需要我好好向同行们请教的。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4 本单元是分数乘法,而分数乘法(一)只是其中最根本的学问点,本节课是分数乘以整数,也就是求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在课的开头,我先复习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为学生的新知打下伏笔,在探究新知时,学生对3个15是多少理解起来就很简洁
8、了,计算的时候学生虽然不会,但懂得用加法来算,过渡到乘法,学生自然明白了结果,在适当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乘法,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时,学生说出: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乘以整数做分子。 对于课本消失的总结“分母不变”。我觉得不够严谨。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线约分,所以不能说分母不变。 在计算方法的.教学中,沟通了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学生从加法计算的角度尝试计算分数乘以整数。学生依据图形理解了为什么分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明白3/5就是3个1/5,再乘以3就是9个1/5,也就是9/5.在次,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呢,由于分数单位没有变,所以分母不变、为什么分子却发生了变化呢?那是由于,原来的分子3表示有3个分
9、数单位,再乘以3,就有这样的9个分数单位,所以分子是33=9.这样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了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计算。 圆满的是:原以为这是一节很简洁的课,但学生在看图写算式时,竟然会把阴影局部写成整数。还有的学生竟然把整数写成分母,说明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依旧没有透彻。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5 今日,我教学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分数和整数相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关系。在教学乘法的意义以后接下来首先想通过从意义上理解分数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指着板书: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么?(算3个2/
10、15的和)接着完成板书: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顷)到这里,教师以为学生很明白,接着就根据预设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师:下面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能像教师这样算出结果吗?生板演:1/8*2=1/4.。 始终都用整数和分母约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假如说着三个同学已经事先学会了,那并不代表全部的同学都会啊!也可以说他们能理解为什么用整数和分母约分吗?其他同学假如机械仿照那怎么能真正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我原本的目的关键在于先通过把握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在此根底上追问:80000*1/8莫非还要用80000
11、个1/8来求和吗?从而来激发学生观看整数乘分数的方法,即通过写出一样加数来求和还不是个简便的方法这一教学思路。下课以后心理很不是味道,打算到六(3)班再上一次,这次我对以上环节作出了调整。师:1/8*2表示什么?生:表示求2个1/8的和。师板书:1/8*2=1/8+1/8=1*2/8=2/8=1/4,追问:1/8*3呢?1/8*4还能这样算吗?(生说教师板书)此时板书的过程很清楚了。突然出示:80000*1/8问:还能这样写下去吗?此时学生都摇头说不能,很麻烦!师:那也就是说通过写出几个一样加数来求和的方法计算整数乘分数还是有肯定局限的是吗?学生都表示确定。接下来教师擦去以上的求和过程直接引导
12、学生观看计算中的特征,引发学生思索,到达了引导、质疑的学习气氛。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6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根底,教者在本节课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区分和联系,能够应用“单位“1”的量分率比拟量“这个数量关系,依据已知量和未知量来推断是分数乘法还是除法应用题。教材为此也安排了例2这个例题: 例2:长江流域约有120种矿产资源,可供开发的占。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种数约占全国的30。3756 (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 其中第(1)题是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第(2)题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
13、两题的比拟,去找到二者的区分和联系。为此,我在教学中的流程也很简明:先学生自己两道题,然后再争论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分,最终教师总结。整个过程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赐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加了学问的形成过程,体验胜利的欢乐。 然而,我教学中却发觉:学生要发觉两道题的区分和联系并不简单,课后从学生的作业状况看效果也不是很抱负。是什么阻碍了学生学问的形成呢?我在课后经过分析,认为是教材编排的这个例题对于本课的学问目标形成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是例题中包含的其他东西太多干扰了学生对两题的比照。 首先,两道题中包含了3个量即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这三个量中有两
14、个量都是单位“1”,虽然这并没有超出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但是却使问题简单化了,对于本课的教学目的起到了一个干扰作用。 其次,本例中的第(1)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是已知量。而第(2)题中的单位“1”的量是全国的矿产资源,是未知量。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分别是: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资源和全国的矿产资源30长江流域的矿产资3756源。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单位“1”的量都不一样,也不利于学生比拟。这也造本钱节课目标达成的难度增加。 最终,例题中文字较多,特殊是几个量的文字表达较多,这也给局部学生,特殊是理解力量较差的学生增加了麻烦,他们或许要为弄清题意费上一阵时间。
15、综上所述,我认为教材在编写这个例题或许太过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的缘由,造成对本课的目标达成难度增大。这个例题是不适宜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区分比拟的例题: 例2:(1)果园里有60果桃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60果李树,李树是桃树的,李树有多少棵? 这样的设计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好处: 1、单位“1”不变,都是桃树。 2、数量关系都是一样:桃树李树。既然单位“1”不变,数量关系都一样,为什么却一个是乘法,一个是除法呢?学生再通过565656比拟,很简单就发觉第1题的单位“1”是已知量,求比拟量,固然用乘法。第2题的单位“1”是未知量,求单位“1”,固然是用比拟量除以分率
16、,是用除法。 通过这样的例题设计,我认为简明扼要,利于学生认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分和联系,更好把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为后面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矗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7 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阅历,老教师有阅历但缺热忱。虽然教了几次六年级对于许多资料的教法却一向没有定型也不能定型。 原先对于分数乘法只是从做法上进展教学师生都感觉很简洁,一般第一单元测试根底差、思维差的同学也能考到90多分,所以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不只是乘,而把乘法这个单元一带而过,和分数除法一齐学习,在比拟中让学生明白道理,选取做法。但综合到一齐学习,学生刚开头也是错误百出,只能机械地告知学生单位1已知
17、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加上学生约分消失约分不彻底,成了一锅浆糊渐渐理。但是,这样似乎也能比进度慢的教师成绩好一点,但对于根底特差的学生好像有点残酷。 我打算在分数乘法这一单元让学生彻底明白道理,深入每位学生心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于是在学新课之前,我先对五年级的公因数、公倍数问题进展复习,发觉这个难点依旧值得深入复习,学生对互质数等根本概念都忘了,特别数的最大公因数更是错误百出。深入对约分环节打好根底,也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然后让学生应用中多说道理,同桌互为教师讲一讲道理,避开学生理解外表化,真正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好处。分数乘分数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操作中自然理解更
18、深入,学习更有兴趣。虽然多耗点时间,但这样学习才能真正面对全体,根底更扎实,后续学习更高效而有兴趣。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说着简单,但体此刻教学的每一步并不简单。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教学的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根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根底,许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根底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把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课后我的感受是: 1、让学生回忆一下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这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做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乘法 教学 反思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