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教案(5篇).docx
《初三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教案(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三数学教案(5篇) (一)学问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学问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二)力量训练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计算力量 . (三)德育渗透点 1.培育学生仔细、急躁、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 2.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地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渗透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和构造的严谨美,展现了寓浅显于浅显,寓纷繁于严谨的辩证统一的数学美 .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简
2、化计算 . 3.教学疑点:平均数简化公式的应用,a如何选择 . 4.解决方法:分清两个公式,公式的运用要选择一个适当的a .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例如,电视台每天晚上都要预报其次天当地的最低气温与气温,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请同学们思索下面问题.(教师出示幻灯片) 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与射击竞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展了测验.两人在一样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 怎样比拟两个人的成绩?2.应选哪一个人参与射击竞赛
3、?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索,并可以分成小组争论解决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局部学生可能感到无从下手,局部学生可能想到去比拟两组数据的平均,让学生动手详细算一下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结果它们相等在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的状况下,教师说明,这正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写出课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留意,还能诱发学生探求新学问的深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解决类似上述的问题要用到统计学的学问,统计学是一门讨论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据之做出推断的科学,它以概率论为根底,着重讨论如何依据样本的性质去推想总体的
4、性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统计学的应用特别广泛,以至于它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章我们将学习统计学的一些初步学问.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平均数.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看下面问题: 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 869110072938990 857595 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动笔计算,并找一名学生到黑板板演,讲完引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求平均数方法,这样做使学生对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能有深刻的熟悉 . 2.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般地,假如有n个数x1、x2、x3、x4xn ,那么x=( x1+x2+x3+x4+xn)/n 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5、 读作“x拨” . 这是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第一次消失带有省略号的用字母表示的n个数相加的一般写法 .学生对此可能会感到比拟抽象,不太习惯,要向学生强调,采纳这种写法是简化表示,是为了使问题的争论具有一般性 .教师应通过对公式的剖析,使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把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义 . 3.平均数计算公式的应用例1 一个地区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 -6,-5,-7,-6,-4,-5,-7,-8,-7求它们的平均气温 . 让学生动手计算,以稳固平均数计算公式(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应强调:解题格式 .在统计学里处理的数据包括负数 .在本章中,如无特别说明,平均数计算结果保存的位数与原
6、数据一样 . 例2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 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用投影仪打出) 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计算,然后一起对答案 .由于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可能会消失不同的答案 .正好为下面提出简化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 教师提出问题:像例2这样,数据较大,计算较繁,因而简单出错,有没有较为简便的算法呢?引导学生观看数据有什么特点?都接近于哪一个数?启发学生争论,查找简便算法 . 学生答复:数据都在200左右波动,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20
7、0,转而计算一组数值较小的新数据的平均数,至此让学生再一次两人一组用简便方法计算例2,并与前面计算的结果相比拟是否一样 . 讲完例2后,教师指出几点:常数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读作“x撇拨”;简化计算的结果与前面毛算的结果一样 .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若产生困难或错误,教师准时点拨,引导学生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量,同时也使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更简单承受 . 3.推导公式 一般地,当一组数据 的各个数值较大时,可将各数据同时减去一个适当的常数a,得到x1=x1-a, x2=x2-a, x3=x3-a, xn=xn-a,那么x=x-a 为了加深学生
8、对公式的熟悉,再让学生指出例2的平均质量各是什么?(学生答复) 课堂练习: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总结、扩展 学问小结:1.统计学是一门与数据打交道的学问,应用非常广泛 .本章将要学习的是统计学的初步学问 . 2.求n个数据的平均数的公式 . 3.平均数的简化计算公式 .这个公式很重要,要学会运用 . 方法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到了示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当数据比拟小时,可用公式直接计算 .当数据比拟大,而且都在某一个数左右波动时,可选用公式进展计算 . 布置作业教材P153中1、2、3、4 . 初三数学教案篇2 1、教材分析 (1)学问构造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9、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由于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简单混淆;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画图、类比、分析、深刻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 (2)在教学中,类比“三角形外接圆的画图、概念、性质”,开展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的方法,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和圆的外切多边形、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讨论内切圆,逐步培育学生的讨论问题力量; 3、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
10、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难点 : 三角形内切圆的作法和三角形的内心与性质.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如图,你能否在ABC中画出一个圆?画出一个的圆?想一想,怎样画? 2、分析、讨论问题: 让学生动脑筋、想方法,使学生熟悉作三角形内切圆的实际意义. 3、解决问题: 例1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引导学生结合图,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查找作法. 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展争论: 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意什么条件? 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A层学生自己用直尺圆规精确作图
11、,并表达作法;B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完成这个题目后,启发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和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一个且只可以作出一个. (二)类比联想,学习新学问. 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类比: 名称 确定方法 图形 性质 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1)OA=OB=OC; (2)外心不肯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2)OA、OB、OC分别平分BAC、ABC、ACB; (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 3、概念推广:和多边
12、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4、概念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及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并与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概念相比拟,以加深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内”与“外”、“接”与“切”的含义.“接”与“切”是说明三角形的顶点和边与圆的关系:三角形的顶点都在圆上,叫做“接”;三角形的边都与圆相切叫做“切”. (三)应用与反思 例2 如图,在ABC中,ABC=50,ACB=75,点O是三角形的内心. 求BOC的度数 分析: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OBC和0CB的度数之和就可,即求l十3的度数.由于O是ABC的内心,所以OB和OC分别为ABC和B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