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篇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依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对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建立以“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为引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悉是在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平均分概念的根底上初步熟悉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根底,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的熟悉几分之一是翻开分数学问大门的钥匙。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拟、推理、沟通、合作等活动,培育学生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和迁移、类
2、推力量。 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初步熟悉几分之一。 难点: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具预备】 教具:课件、手工纸、直尺。 学具:几张正方形手工纸、彩笔、直尺。 【说教法】 “能运用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展沟通”是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第一学段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引导学生“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以直观教学法、观看法、争论法辅以小组合作学习,面对全体学生,并给他们留出充分观看、比拟、演绎、思索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 【说学法】 “学问的获得是主体在活动中
3、主动的意义建构”,引导学生做到“动眼观看、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动口说理”,使学生的观看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学习实践力量得到提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时利用学生熟识的分物品,引出分数。两个月饼分一半给一位同学,得到了一个月饼;再将剩下的一个月饼分一半给其次位同学,他得到了半个月饼;接着分下去,第三位同学得到了半个月饼的半个半个、半个的半个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今日我们就学习一类新的数分数【板书】 环节二:合作探究,绽开新课 1、课件出例如1。使学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饼 的二分之一,指导读写1/2,突出重点。 2、课件演示“平均分”,强调“平
4、均分”是理解分数的根底。 3、小组合作探究1/2中的2和1所表示的含义,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1/2的含义,突破难点,也为后续学习分数各局部名称做好预备。 4、比拟类推。课件出示被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让学生通过 类推的方法,学习熟悉1/4。 5、给出分数概念。 环节三:动手操作,沟通实践 1、出例如2: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让学生用预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鼓舞多种折法,鼓舞学生进展争论,培育沟通意识和动手实践力量。 2、展现沟通。将学生作品在讲台上展现,并让学生说一说折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强调平均分,标准学生语言。 3、学问迁移,稳固提高。出示表示1/3、1/8的教具,让学生认读并练习
5、书写几分之一,突破重点;逐一说出1/2、1/3、1/4、1/8等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突破难点。 4、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今日我们熟悉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熟悉几分之一 环节四:分层练习,稳固提高 1、课本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课本93页练习22第一题。 3、课本93页练习22其次题。 4、拓展提高。 环节五: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板书设计】 熟悉几分之一 分数 以上是我对分数的初步熟悉第一课时熟悉几分之一的教学设想,缺乏之处请教师们批判指正。感谢! 分数初步熟悉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
6、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能比拟分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索与语言表达力量。 3、在动手操作、观看比拟中,培育学生勇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预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讨论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
7、,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肯定要公正。”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正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正,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生疏,心情会有些紧急。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学问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特别熟识的、特别喜爱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
8、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熟悉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熟悉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
9、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熟悉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沟通。 (3)折的方法不同,外形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拟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制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
10、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局部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固然1/32大。一些学生发觉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始终想多吃点,听了快乐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谈论纷纷了,究竟谁吃的多呢?这下大局部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由于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
11、观演示:大家全都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觉: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拟,1/8和1/32的比拟,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拟来比拟分数的大小,学生熟悉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熟悉的根底上进展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忙学生把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熟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忙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12、。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熟悉,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熟悉,学生在这时对新学问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熟悉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根底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展渗透和拓展。在此根底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依据以前的学问阅历很简单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有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留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惫。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爱的角色
13、来解决本节课中的其次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现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制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展比拟,稳固比拟方法。 三、稳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沟通,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沟通推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拟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现。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展稳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
14、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拟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展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根底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特别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特别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
15、通过学生对详细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拟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许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展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熟悉教案与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生疏,心情会有些紧急。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学问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特别熟识的、特别喜爱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
16、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熟悉的根底上进展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忙学生把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熟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
17、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殊是在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拟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熟悉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熟悉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拟这一学问。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好玩的问题情境帮忙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阅历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假如能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阅历,那么学起来必定亲切、好玩、易懂了
18、。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熟悉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情愿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拟这一学问停留在比拟外表、比拟浅薄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拟方法来比拟分数,教师也不做出推断,而是利用学生喜爱听的故事,将学问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学问,而不是被动地去承受学问。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从前的熟悉。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拟完善,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许多的缺憾、许多教学环节还有待
19、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推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拟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局部也能用三分之一来
20、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由于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推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熟悉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准时的比拟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存、一次次思索,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初步熟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熟悉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看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
21、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力量。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制造情境,嬉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嬉戏来引入,由教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展思索:“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教师用课件进展演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初步 认识 教学 设计 12 小学 数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