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docx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关于数学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设计理念 依据根底教育课程的详细目标,结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学问的过程的建构主义理论,把握学生的独立探究与教师的引导支持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习参加学习活动,进展多向、充分的探究沟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学问的生成、进展与变化,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第3节,本章在已学习“全等图形”和“线段的比”的根底上,以熟悉外形一样的图形(相像图形)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习“相像多边形”作好预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经受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
2、(或缩小)图形,进一步进展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利用橡皮筋近似放大图形,让学生体会相像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育制造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忱鼓舞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同学作品赐予鼓舞和足够的重视。 学生分析 (1)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线段的比等根本学问; (2)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很强的奇怪心,并且有较强的观看力量,因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给学生表现的时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资源分析 本节课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教学。 超级画板可演示利用橡皮筋近似放大图形的过程,并可以让学生在观看演示的
3、过程中感知位似比; 三角函数新世纪版可演示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的过程,并可以转变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单位长度来放大(或缩小)图形,有利于学生的探究争论。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感知相像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熟悉外形一样的图形,感悟外形一样图形的根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受观看、操作、了解相像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外形一样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握简洁的画图方法并熟悉外形一样的图形; (3)情感与力量:经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的学习及鼓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熬炼力量,培育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熟悉外形一样的图形; (2)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
4、图形。 教学难点 画图,利用橡皮筋放大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课本P102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外形转变了吗? 两个足球的外形一样吗?它们的大小呢? 两个正方体的外形一样吗? 复印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独立思索完成,熟悉外形一样的图形。 导入课题:外形一样的图形。 二、直观感知探究新知 1、看一看 如图,哪些图形是外形一样的图形? 由学生观看完成,加强对外形一样图形的熟悉。 2、想一想 以下图形中,外形肯定一样的有( )。 A。两个半径不等的圆 B。全部的等边三角形 C。全部的正方形 D。全部的正六边形 E。全
5、部的等腰三角形 F。全部的等腰梯形 说明:本例让学生熟悉数学学习中的外形一样的图形,感悟外形一样图形的根本含义。 3、议一议 生活中存在大量外形一样的图形,试举出几例。 说明:本例让学生感悟实际生活中外形一样的图形,应让学生充分的思索与合作沟通。 三、合作沟通引申探究 1、练一练 课本P105的随堂练习: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O(0,0)、A(1,2)、B(2,4)、C(3,2)、D(4,0)。先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D,然后再用线段连接A、C两点。 你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分别填写表1、2、3、4,你有的到了什么图形? 在上述得到的四个图形中,哪些图形与原图形外形一样? 说明:本
6、例是通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在“Z+Z”中演示,得到感性熟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议一议 依据随堂练习,请思索:一个图形各点的坐标经过怎样的变化,使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外形一样? 说明:让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沟通完本钱题,使学生对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到达感性熟悉。 3、想一想 以下图形是在原图形的根底上做了哪些变化,变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外形一样吗? 说明:让学生熟悉到经受平移、旋转、轴对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外形一样的图形 4、做一做 课本P104的做一做: 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近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 将2根长短一样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处形成一个
7、结点; 画一个自己宠爱的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 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枝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 拉动铅笔,使结点沿所画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 这个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外形一样。 注: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完成图形,并利用“Z+Z”展现画图过程,让学生感知位似比,为第9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打下根底。 四、归纳小结鼓励评价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06 习题4。4 1,2,3; 2、连续进展课本P104“做一做”的活动; 3、写一篇本节课的学习日记。 说明:通过课外活动复习本节
8、课的学问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外形一样图形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规划 篇2 一、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熟悉,特殊是对克、吨这两个质量单位,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接触过斤、两,对这两个单位有肯定的了解。但有80%有学生不能举出相应重量的物体。所以在学习中不能只靠观看得到熟悉,教学中要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给学生创设充分的活动时间(如跟父母去买菜,买东西等的经受。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践活动,感知千克与克,建立1千克与1克的质量观念。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生活情境,感受
9、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 2、把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展系简洁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洁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 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四、单元评价要点: 1、能结合详细情境,熟悉千克、克和吨;2、把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展简洁的换算。3、初步形成千克、克和吨的质量概念,能依据详细情境选择适宜的单位。 五、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规划课时数:78节 数学教
10、学规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根本学问、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一局部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常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力量很差,作业不够标准,马虎、马虎现象特殊突出,再加上许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这个学期我更应当关注的是使学生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连续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体验胜利所获得的乐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学目标: 1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展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11、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娴熟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数学 教学计划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