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合5篇.docx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合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集合5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把握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2、能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形态构造的共性和区分,知道观看动植物细胞的方法。 3、能说出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大致过程及意义。 4、能够运用细胞分裂、生长的学问解释生物生长的现象。 力量目标: 1、初步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进一步娴熟使用显微镜。 2、练习用显微镜观看细胞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画细胞构造的简图。 3、会用比照观看的方法分析并说出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情感目标: 1、通过在本章中的各项观看和试验活动,让学生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并能够遵守试验纪律。 2、通过学习有关细胞的学问,初步认同“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
2、点。 3、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学生科学讨论的思维方法,通过试验让学生形成熟悉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细胞 重点: 1、细胞构造及各局部主要功能的学问。 2、临时装片的制作。 难点: 1、制作和观看临时装片。 2、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动态过程。 教学手段: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同步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 1、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中具体地列出了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详细步骤的图片。要求学生熟记制作临时装片的根本步骤并得到初步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课时中的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让学生初步把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利用第2课时中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进
3、展稳固。 2、细胞构造及各局部主要功能也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清晰细胞的构造和构造,才有可能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及后面各章里的学问。由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看到的细胞构造并不完全清晰,所以在学生观看临时装片,要给出相应的挂图或用实物投影展现装片中的实际状态。并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要具体的讲解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教学预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试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试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认真仔细,不要损坏和铺张试验用具及材料。 2认真检查试验器材。在试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可把试验器材的品名挨次写在一块小黑板上,
4、便于学生检查。) 3预备示范镜。 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3课时) 第一课时: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看 一、引言: 请一位同学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由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大家一起回忆显微镜的使用。引入课题:“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我们曾使用了永久装片。但当我们要讨论某一新的生物材料时,就必需不断的进展显微观看,这时,我们就要制作临时装片。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看。” 二、讲授新课: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让学生按要求将显微镜安放好,对好光,预备使用。 (2)介绍试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酒等等。 (3)制作临时装片:教师先示范并强调留意事项,学生跟着教
5、师一步一步完成。 强调:擦拭的重要性。 滴水太少简单产生气泡或干枯,影响观看,滴水太多简单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以0.5cm0.5cm为宜。放在载玻片中心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认真展平。 盖玻片时防止消失气泡及气泡的识别。 调焦观看应严格根据显微镜的操作规程进展,为在急于看临时装片的内容 (4)在完成后可让学生独立地再做一次。 (5)小结,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归纳为“擦”、“滴”、“取”、“放”、“盖”、“染”、“观”等(染色不是必需的根本步骤)。 2、临时装片的观看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1)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看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构造,并认清它们的位置。 (2)教
6、师利用挂图和细胞立体模型来叙述细胞各构造的特点、位置和根本功能。 留意:叙述挨次应由表及里。 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爱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第2课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看 一、引入:先让一位同学,指出植物细胞构造挂图中的各局部构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总结,并在黑板上画出植物细胞示意图。引出课题:“组成动物的细胞又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1、临时装片的制作: (1)阅读课本中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指出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不同的步骤。教师总结。 (2)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准时订正学生的错误。
7、2、临时装片的观看及动物细胞的构造: (1)提问:动物细胞在构造上与植物细胞有哪些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处?组织学生对比挂图观看临时装片,并进展争论。 (2)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口腔上皮细胞示意图,边总结动物细胞的构造。并组织学生对比板图得出结论:细胞的根本构造是: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3、小结:由此可见,细胞是植物体的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4、画生物图的要求:(结合板图讲解) 要求: (1)真实。 (2)留意图的大小、比例。在图纸上的位置要恰当、美观。 (3)画好图后,要注明各局部构造的名称。指示线应水平画在图的右侧,指示线末端注明名称,字迹要工整。图的下方,要注明这个生物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
8、(4)用3H铅笔。 (5)较暗局部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光明局部则用稀疏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时,要求铅笔与纸面垂直,点出来的点应是细圆点。) 要求学生对比显微镜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画生物图。 第3课时:生物的生长 导入: 先请学生描述生活中熟识的生物生长的现象。提出问题:构成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什么?引出课题:生物的生长是由根本单位细胞的某些转变引起的。 叙述新课: 一、设置学习情景: 提出问题:一粒种子长成一棵苍天大树,生物体内的细胞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展争论。教师总结:生物体的生长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 二、组织学生进展学习: 1、利用挂图、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学习细胞
9、的生长的过程。(录像或课件可以让直接学生建立动态的熟悉)观看后提出问题:细胞在生长各局部的构造有什么变化?组织学生观看、争论、发言。教师总结:细胞的生长主要是细胞内液泡增大的结果。 2、通过提出问题:细胞的生长是否始终生长下去?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问题(详见附录)。教师总结:对于体积一样的个体,假如组成的单位构造最小,总的外表积就越大。 3、利用挂图、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学习细胞的分裂。组织学生观看不同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争论细胞的分裂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总结: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植物细胞在中部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向内凹
10、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4、小结: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生物体由小长大。 四、设置新情景,引出下节课题。 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细胞形态是否都一样?是否都具有分裂力量?引导学生观看叶横切切片,得出结论:生物体内的细胞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书: 其次节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看: 制作步骤:擦、滴、放、盖、染、观 二、植物细胞的构造: 三、动物细胞的构造: 四、生物的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的生长: 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裂 附: 请按要求完成以下计算: 1、正方体边长4cm 总体积 总面积 2、各正方体边长2cm 总体积 总面积 3、各正方体边长1cm 总体积
11、 总面积 结论: 探究活动 一、对胞间连丝的观看 试验课题:茄科植物胞间连丝的观看 试验目的:熟悉多细胞植物体的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联系。 试验材料:新奇的红辣椒果实、显微镜、刀片、载玻片、盖玻片、红墨水 试验步骤: 用刀片沿新奇的红辣椒的果皮外表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里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刮去肥厚物质,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制片观看。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其表皮是由不太规章的细胞群构成的,细胞中有着淡黄色的细胞质。细胞壁很厚,着深黄色,壁上有小孔(纹孔),孔里有细胞质丝穿过。此试验可用红墨水染色30分钟,然后吸去多余的染料,加水封片镜检,可见其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也可观看到
12、纹孔和胞间连丝。 初一生物教学规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根底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学问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索;能够在探究力量、学习力量和解决问题力量方面有更多的进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适应社会和连续学习,打下必要的根底。 二、学生现有学习状况(根底技能、力量进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肯定的学习技能,对根底学问把握较牢,其
13、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根底学问把握不坚固,后进面还较大,试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怀、多指导、多催促,鼓舞他们树立信念,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力量和共性得到充分的进展、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本期教材内容(学科学问体系、重点难点)分析: 依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 到 “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试验。其中其次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学内容是社会争论和考试的热点。
14、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进展力量,让学生在学问、力量、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进展。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要求到达以下教育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喜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意义,提高环境爱护意识。 (2)乐于探究生命的神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加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安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进展的根本学问。 (6)获得有关人体构造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学问,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安康进展。 (7)
15、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进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8)乐于探究生命的神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1、仔细分析了解学生状况,熟识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拟订教学规划。 2、采纳多种措施,从学生现有的学问根底动身,多实施生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生物,主动地学习生物。 3、注意学生力量的培育,上好试验课。课前教师要自己先做一次,熟识试验操作,课上仔细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通过试验来体验探究过程,更好地把握所学学问,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生物 教学计划 集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