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x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5篇) 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中华文明之祖,指的是炎黄战蚩尤,“禅让”时代的尧、舜、禹,大禹治水。其核心是黄帝对人类的奉献,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一些资料图片信息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是中华文明之祖的奉献。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文字图片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育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二、目标及分析 1、目标: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奇。把握传奇和史实的区分。 2、分析:理解远古传奇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概况,把握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巨大的奉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2、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禅让”的含义与实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缘由是七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力量较差,学习起来会有肯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什么叫“禅让”制,其中关键是教师供应历史资料,学生叙述尧、舜、禹的传奇故事,从中形成自己对人物的熟悉。 四、教学条件支持 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直观的了解把握本课的历史学问。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一直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他们毕竟对中华民族有什么历史奉献?今日,我们来学习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问题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设
3、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使学生了解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根本史实和华夏族的形成。 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补充一历史内容提出问题。 问题1:炎帝、黄帝对人类文明进展做出了哪些奉献?(见课本P11页) 问题2:“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1)炎,黄战蚩尤 (2)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3)地点:涿鹿 (4)交战双方:炎帝、黄帝部落同蚩尤部落 (5)性质:部落战斗 (6)结果:炎黄部落战胜蚩尤 问题3: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炎帝、黄帝部落联合战胜蚩尤,此后炎、黄部落经过长期进展形成华夏族。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
4、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历史学问,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洁状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育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力量,奇妙设问启发学生思索,让学生争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夫起义的根本缘由、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斗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 叙述法、讲解法、争论法,学生分组进展争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一、秦朝灭亡的缘由
5、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特别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特别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其次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非常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夫,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夫战斗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夫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夫军连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
6、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根底学问: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稳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力量培育: 能够通过根底学问的学习把握历史进展的根本面貌。 情感态度 教师应实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留意力集中并引发思索
7、。 三、讲授新课: 提问: 1、荆轲刺秦王没有胜利,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挡秦国攻取燕国。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 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 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熟悉? 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静。 争论:秦朝如何稳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争论,各抒己见) 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展小组争论。 教学探究:师生争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展争论,留意学生的学问面,不要过深) 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赢政统一
8、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心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心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忙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治理军事 C、在地方,承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洁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掌握,秦始皇承受李斯的建议,公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保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年级 下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