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5篇).docx
《分数的意义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意义教案(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数的意义教案(5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熟悉分数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的根底上初步熟悉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从学生所熟识并感兴趣的现实阅历动身,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忙学生理解一些简洁的分数的详细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状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根底。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熟悉分数,知道把
2、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学问分数各局部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3、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拟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奇怪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直观的方法比拟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五、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究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3、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六、说学法 1、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熟悉“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 进展比拟、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看生活。 七、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展 、 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 主动探究,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熟悉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提醒课题。 (2)熟悉1/2 :不同的图形用一样的分数表示。 、 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拟分数的大小。 、 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八、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阅历和
4、已有的学问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识的分苹果动身,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个苹果,怎么分? 生1:??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殊?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假如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根底上) 2、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根底上再提醒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削减,让学生自主探究) 请选择信封里你喜爱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5、。(生动手操作,师巡察了解状况) 反应:(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日我们先来讨论能平均分。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观看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依据第3问敏捷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 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假
6、如生说不出师自己说)熟悉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 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空白局部还有几个1/4? 练习:(推断题) 3、教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一样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
7、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空白局部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4、比拟几分之一的大小 (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局部用1/2表示,那个涂色局部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 、猜测:、和的大小 板书: 、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觉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5、拓展练习。 6、总结评价。 分数的再熟悉教案 篇二 教学
8、目标: (1)学问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洁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主动地观看、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力量,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一样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详细情境,体会“整体”
9、与“局部”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详细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熟悉”已经很明确的告知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学问与原来学习的分数学问是有区分的:一是在详细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详细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学问相隔时
10、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拟抽象,因此教师必需要做好新旧学问的连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熟悉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力量,奇怪心都有所增加,对新奇事物开头思索、追求、探究。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学问需要详细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索、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
11、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觉,目的在于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探究分数学问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深刻、敏捷、扎实地把握学问,完成学问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才智,着力培育学生的主动参加及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主动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思索。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预备好了没有?女生起
12、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全部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答复,预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教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熟悉,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连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熟悉。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教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
13、: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表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教师将预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竞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局部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觉?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局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拟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展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熟悉到:1/3对应的整体一样,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一样
14、。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一样,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一样。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稳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沟通你的想法。教师巡察,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共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简单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局部,让学生猜整体
15、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应,进展力量。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察,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许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表达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忙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
16、小芳捐的钱肯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稳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展充分的再熟悉,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理解时,进展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的进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局部,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拟。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学习中来。 五、学问延长,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受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 意义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