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实验专题考点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 (B) 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能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还原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二糖除了蔗糖)5065水浴加热 约2min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脂肪+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IV染液红色【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A) 结果分析(C)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2)配制: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 乙液:0.05g/mL CuSO4溶液 使用:混合(甲液2mL,乙液4-5滴)后使
2、用,且现配现用。 条件: 50-60水浴加热实验步骤:选材制备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显色(砖红色沉淀)实验结果分析:还原性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反之;则没有。注意事项:防止颜色的干扰:取材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还原糖鉴定,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留出一些样液,以便与鉴定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 蛋白质的鉴定 材料: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NaOH溶液、(B液)0.01g/mL CuSO4溶液(分开使用)实验步骤:选材与制备:黄
3、豆浆滤液或蛋白稀释液(使用蛋清做实验材料要稀释)呈色反应:取2mL组织样液,向试管中加入1mL A液,摇匀;再加入B液4滴,并摇匀。组织样液变成紫色。注意事项双缩脲试剂AB液分开使用,先加1mL 0.1g/mL NaOH溶液,再加4滴0.01g/mL CuSO4溶液或者先加A液,后加B液。用鸡蛋清作实验材料,鸡蛋清必须稀释,以免试验后黏住试管,不易洗刷。留出一些样液,以便与鉴定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步骤: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III染液橘黄色方法二:(此法需要使用显微镜,因为要在脂肪细胞中找到脂肪油滴)取材: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佳,
4、实验前需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选取最薄的切片制片 在切片上滴2-3滴苏丹染液(染色3min),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去浮色(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因为苏丹溶于酒精) 制成临时装片(吸去酒精,加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使用显微镜。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视野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说明有脂肪存在。注意事项: 花生种子切片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小结】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鉴定成分还原糖蛋白质鉴定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Cu2+还原成Cu+,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
5、O沉淀双缩脲(H2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试剂浓度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使用方法甲液、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使用条件加热(水浴5065)不加热,摇匀即可实验现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紫色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脂肪的鉴定可以使用花生匀浆或花生切片来做,后者需要使用显微镜鉴定的材料一定要选择白色的斐林试剂只能证
6、明是不是还原性糖,不能确定是哪一种还原性糖考点2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B)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液泡内液体)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A)(1)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条件:有大液泡、有颜色、成熟的植物细胞,
7、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2)实验方法步骤步 骤注 意 问 题分 析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大
8、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糖液浓度不能过高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重复是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糖液浓度过高细胞会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不
9、能久置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注意事项:(1)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实验前后自身对照。(2)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3)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可以分离,而未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细胞壁是紧贴在一起的,无法正常分离。(4)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充满了降低浓度的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5)当以可吸收的物质作溶质时(如甘油、尿素、KNO3、乙二醇等),可出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例如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
10、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但原理不同)原因: 自由扩散发生质壁分离 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 自由扩散吸水【实验结果的分析】:(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考点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 (B)温度或pH等能够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越过这一范围酶活性下降,甚至失活。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
11、浅来判断酶的活性H影响酶的活性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实验设计】 (B) a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b方法步骤I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步骤项目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2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5分钟0100603加入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4完成反应5min5滴入碘液2滴2滴2滴观察结果变蓝变蓝不变蓝注: 实验室使用的
12、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 由于H2O2不稳定,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不选择H2O2作反应物。 本实验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是干扰条件。 本实验中步骤2、步骤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否则会使实验失败,即先控制条件再混合。变量分析:II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原理 反应原理:H2O2 过氧化氢酶 H2OO2。 鉴定原理: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量,可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生成量的多少。(2)步骤步骤项目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2加入蒸馏水1mL-3加入盐酸-1mL-4加入NaOH溶液-1mL5滴加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637水
13、浴5min5min5min7检验放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够复燃能够复燃不能够复燃试管内气泡产生量很少少很少3【实验结果的分析】 (C)(1).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2).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3).若要探究该酶的最适pH,实验设计思路如下:考点4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 (B)提取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类色素都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不溶于水。分离原理: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14、。【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A) 注意事项: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提取色素(1)选新鲜绿色的叶片使滤液中色素含量高(2)研磨时加无水乙醇溶解色素(3)加少量SiO2和CaCO3研磨充分和保护色素(4)迅速、充分研磨防止乙醇挥发,充分溶解色素(5)盛放滤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分离色素(1)滤纸预先干燥处理使层析液在滤纸上快速扩散(2)滤液细线要直、细、匀使分离出的色素带平整不重叠(3)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使分离出的色素带清晰分明(4)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4、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1)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2)称取绿叶
15、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3)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4)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0【实验结果的分析】 (C)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如图考点5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 (B)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较少的能量。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
16、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实验设计】: (B)检测酒精的产生:自A、B中各取2mL酵母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 (C)甲、乙两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浑浊,且甲中浑浊程度高且速度快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条件下产生的多且快;2号试管中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注意事项: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除去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学业 水平 测试 生物 实验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