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厘米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体进行了比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二、 学生分析: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
2、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三、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三、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 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
3、一、导入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创设情境导入,设疑引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厘米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
4、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这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为感知1厘米、几厘米打下基础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
5、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
6、问题的能力最强!这个环节不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推理出新知。通过估、量、填写等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四、学情展示: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5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五、归纳小结:(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五、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
7、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六、 教学反思课题:测量长度一、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体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
8、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二、 学生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对比较长短、高矮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体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概况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 教学目标1、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 会分辨什么是线段。四、 教学重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
9、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
10、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处和重要的作用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
11、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通过估、量、填写等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四、学情展示:五、归纳小结: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时
12、,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另一个端点对着直尺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六、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七、 教学反思课题:画线段一、 教材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二、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
13、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教学目标:会用刻度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二、 教学重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难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刻度尺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相关知识。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
14、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自学3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厘米的线段。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
15、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体会。放手让学生独立去画,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去发挥,这样才不会限制在只
16、会用尺子画线段。四、学情展示: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享受成功的乐趣五、归纳小结: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四、 板书设计五、 教学反思课题:认识米.用尺量一、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比长短及认识厘米,掌握必要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是打开空间与图形这扇知识大门的钥匙。二、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年龄阶段。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段距离的测量经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三、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
17、,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2、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四、 教学重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一、掲题示标: 1、谈话引入:哪个同学能用尺子测量出黑板的长度?测量时你感到方便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的单位“米”。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1米=100厘米。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
18、学习。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7-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1、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2、 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孩子头脑里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初步感知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
19、哪些?(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 , 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4.知识归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记作1m.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
20、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孩子头脑里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初步感知四、学情展示:五、归纳小结: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卷尺或米尺进行测量,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另一端.物体较长时,用卷尺会更简便一些.六、 板书设计七、 教学反思课题:分米的认识与米、厘米的关系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
21、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二、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年龄阶段。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段距离的测量经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二、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2、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三、 教学重点:认识米和分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米和分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 1、直接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长度的新单位分米。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1.2 厘米 认识 冀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