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十四篇.docx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十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十四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十四篇()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两种现象,与前面已讲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在我们南方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留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根底上来进展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
2、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试验,培育学生观赏颜色美的力量。 重点:熟悉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学问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试验探究法、分析争论法。 试验探究法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各一只、多媒体。 复习总结,引入新
3、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状况。下面来做一个简洁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现象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一样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把已经学过的四种物态标在物态变化三角形上,问:物质能否从固态变成气态?能否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自然现象: 1、北方冰冻的衣服在寒冬也会干 2、霜的形成
4、分析说明:固态与气态之间能转变。 新课教学 升华和凝华 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引导学生通过试验、进展观看。 现象: 1、缓缓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2、移去酒精灯,停顿加热,冷却,碘蒸气没有液化,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由此总结出升华和凝华概念。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强调“直接变成”。 练:以下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的雨b、初夏的雾c、深秋的露d、冬初的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分析碘的升凝华试验 1、缓缓加热,碘才发生显著的升华现象。这说明物质升华要吸热。 2、移去酒精灯,停顿加热,碘蒸气稍稍冷却,碘才凝华。这说
5、明凝华要放热。 结论:物质升华时吸热,凝华时放热。 强调:吸热、放热既是现象,又是条件。 练:解释以下现象 1、霜的形成; 2、放在衣橱中的卫生球越来越小; 3、天气严寒时,教室玻璃内外表消失的“窗花”; 4、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 5、利用“干冰”进展人工降雨。(参见课本); 6、冬天,始终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干。 课堂小结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用物态变化三角形总结各种物态变化 稳固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现)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
6、蒸气遇冷时_的结果。 (2)、北方冬天早晨,在有人居住的房屋窗户上往往会消失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消失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消失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消失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消失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缘由是它遇热_时要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四周的温度降低,不能到达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吗?请你留意观看“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外表还是在树叶下外表,还是不
7、管哪一个外表都有呢? 5、布置作业 (1)阅读p43生活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篇二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试验,熟悉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外形、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具、学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学生试验器材:托
8、盘天平和砝码,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质量 (1) 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看讲台、课桌。提问: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看,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看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符号:m) (二)质量的单位 (1)
9、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便利,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质量国际单位:千克( kg) 质量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请学生观看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三)质量的测量天平 (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试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
10、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0.22对比,熟悉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看零刻线在哪里?量程多大?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看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
11、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整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周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整,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整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整)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在调整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心左右摇摆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10页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争论后归纳:用
12、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测量完毕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天平的使用留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留意的事项。 4、学生活动:完成课本11页想想做做 教师小结:(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三小结 四稳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完成对应同步练习 六教学后记: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篇三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
13、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一样点与不同点。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 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测) 进展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展、需要器材、留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展试验 数据记录:
14、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查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到达肯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上升)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外表。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一样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15、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峻)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拟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展分析 可以争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篇四 1、学问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看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
16、播的试验现象,了解试验是讨论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看、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为后续学习打根底。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1、学问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外表可以发生反射。 熟悉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看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观
17、察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受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试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拟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亲密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鼓舞学生积极参加探究活动。 1、学问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
18、录。 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学问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熟悉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奇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喜爱、亲近的情感 1、学问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
19、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学问,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学问,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看、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为后续学习打根底。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1、学问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熟悉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熟悉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沟通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
20、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进展的意识,有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教科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展,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艳羡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物理教案 教科版 十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