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docx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拟全面地把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进展的根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绚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争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制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超群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2、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根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争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超群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学问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制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熟悉。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状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兴旺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
3、制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 (1)组织学生争论:谈谈你所熟悉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熟悉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富强,形成了夏商周绚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绚烂青铜文化的制造者?问题,供学生争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5、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学问构造,表达学问的整体性。 6、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把握本课学问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加民族骄傲感。 附:板书设计 青铜器的超群工艺 1、在
4、原始社会末期,我国消失青铜器; 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绚烂时期。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觉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熟悉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出色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珍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进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进展尚少,潜藏着进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进展
5、的眼光对待问题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学问;纵向联系,归类比拟,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熟悉,培育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出色成就的缘由,从而培育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表达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殊是清朝时,进展已停滞下来,渐渐地落伍了。
6、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进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宏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展小组活动,思索答复: 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头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珍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局部。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 3、比拟明长城与秦长
7、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长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长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旧居于地位,同时也涌现出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消失。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索答复: 1、列举表格,教师推举表格,填表。 2、依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争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士气,刻苦钻研的顽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虚心态度,27年成书的坚
8、韧毅力等。) 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 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 5、依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协作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 假设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进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消失也不行能,假设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熟悉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但这种力量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熟悉,对自然力合理利用根底之上的,不行能超越自然。)
9、 三、稳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发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水道,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爱护工作满足吗?有什么建议?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
10、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表达了鲜亮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珍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育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会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日我们共同来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初一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