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doc
《课件·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黎俐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二级安全培训机构) Page 36 of 36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教程危险化学品安全基本知识培 训 大 纲(目 录)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分类第二节 物质的爆炸一、爆炸的定义 二、爆炸的分类第三节 物质的燃烧一、燃烧的定义 二、燃烧的条件三、燃烧过程第四节 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第五节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第六节 毒物一、毒物的概念二、毒物的分类三、毒物进入人体渠道四、毒物在体内的过程五、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第七节 工程技术控制第八节 防护器具第九节 化学品管理控制第十节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一、报警二、紧急疏散三、现场急救四、危险化学品的
2、泄露五、火灾扑救第十一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目的二、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的责任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四、格式和填写要求第十二节 作业场所安全标签一、主要内容二、企业的责任三、标签的使用第十三节 化学品安全标签一、安全标签的主要内容与设计二、安全标签与相关标签的协调关系三、安全标签的责任四、安全标签的使用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分类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个国家标准将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分为9大类.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
3、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类别定义特点储运要求第1类 爆炸品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第1.1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2项: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3项: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4项: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第1.5项: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
4、不敏感物质;第1.6项: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性 这类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会进行猛烈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一般以万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化学反应,因为爆炸能量在极短时间放出,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热。这是爆炸品的主要来源。 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形成的冲击波对周围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 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某一爆炸品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爆炸品的敏感度。敏感度是确定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敏感度越高,则爆炸危险
5、性越大。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梯恩梯、消化甘油、雷汞等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品如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的化学品。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苦味酸受铜、铁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避免摩擦、撞击、颠簸、震荡,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金属粉末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第2类气体a) 在50时,蒸气压力大于300 kPa的物质;或b) 20时在101.3 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本类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别物质的蒸气的混合物、充
6、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第1项 易燃气体 此类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常温常压下遇明火、高温即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或中毒所有压缩气体都有危害性,因为它们是在高压之下,有些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情况下,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第2项 无毒气体 不燃气体系指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但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助燃气体有强烈的氧化作用,遇油脂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第3项 有毒气体 该类气体有毒,毒性指标与第6类毒性指标相同。对人畜有强烈的毒害、窒息、灼伤、刺激作用。其中有些还具有易燃、氧化、腐蚀等性质。第3类 易燃液体a) 易燃液体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
7、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本项还包括:在温度等于或高于其闪点的条件下提交运输的液体;或以液态在高温条件下运输或提交运输、并在温度等于或低于最高运输温度下放出易燃蒸气的物质。b) 液态退敏爆炸品易燃液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高度易燃性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遇火、受热以及和氧化剂接触时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其危险性的大小与液体的闪点、自燃点有关,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越大。易爆性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挥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浓度易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往往发生爆炸。高度流动扩散
8、性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泄漏后很容易蒸发,形成的易燃蒸汽比空气重,能在坑洼地带积聚,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易积聚电荷性部分易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等,电阻率都很大,很容易积聚静电而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火灾事故。受热膨胀性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裂,在容器爆裂时会产生火花而引起燃烧爆炸。因此,易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的空隙。毒性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
9、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易燃性是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热源; 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1项 易燃固体 本项化学品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明火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2)与氧化剂、酸类等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3)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4)许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腐蚀性。对于易燃固
10、体应特别注意粉尘爆炸!第2项 易于自燃的物质本项化学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燃烧性是自燃物品的主要特性自燃物品在化学结构上无规律性,因此自燃物质就有各自不同的自燃特性:(1)黄磷性质活泼,极易氧化,燃点又特别低,一经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引起自燃。但黄磷不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通常放置在水中保存。另外黄磷本身极毒,其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也为有毒物质,遇水还能生成剧毒的偏磷酸。所以遇有磷燃烧时,在扑救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中毒。2)二乙基锌、三乙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但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还会强烈分解,产生易燃的氢气,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储存和运输必须用充有
11、惰性气体或特定的容器包装,失火时亦不可用水扑救。据自燃物品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第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本项化学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除遇水反应外,遇到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遇到水发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危险性也更大。因此,储存、运输和使用时,注意防水、防潮,严禁火种接近,与其它性质相抵触的物质隔离存放。遇湿易燃物质起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化学泡沫扑救!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1项氧化性物质 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包括含
12、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获得电子能力,有较强的氧化性,遇酸碱、高温、震动、摩擦、撞击、受潮或与易燃物品、还原剂等接触能迅速分解,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第2项 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该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1项 毒性物质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具体指标 经口:LD50500 mg/kg(固体) LD502000 mg/
13、kg(液体)经皮:LD501000 mg/kg(24hr接触)吸入:LC5010 mg/L(粉尘、烟雾、蒸气)第2项感染性物质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等。第7类 放射性物品含有放射性核素且其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总活度都分别超过GB 11806规定的限值的物质。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射线,也叫甲种射线;射线,也叫乙种射线;射线,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中子流。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都大。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 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线,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清除或者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第8类 腐蚀品
14、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腐蚀性物质包含与完好皮肤组织接触不超过4 h,在14 d的观察期中发现引起皮肤全厚度损毁,或在温度55时,对S235JR+CR型或类似型号钢或无覆盖层铝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 mm/a的物质强烈的腐蚀性 在化学危险物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类物质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物机体、纤维制品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还是剧毒品。易燃性 许多有机腐蚀物品都具有易燃性。如甲酸、冰醋酸、苯甲酰氯、丙烯
15、酸等。氧化性 如硝酸、硫酸、高氯酸、溴素等,当这些物品接触木屑、食糖、纱布等可燃物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燃烧。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具有其他类别未包括的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a) 危害环境物质;b) 高温物质;c) 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第二节 物 质 的 爆 炸一、爆炸的定义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时由于压力急剧上升而对周围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爆炸的特点是具有破坏力、产生爆炸声和冲击波。 二、爆炸的分类常见的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两类,见如下所示。 第三节 物 质 的 燃 烧一、燃烧的定义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
16、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二、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凡能帮助和维持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氧气,以及氯气、氯酸钾等氧化剂。助燃物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可燃物包括: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统称点火源,包括:明火、电火花、摩擦与撞击、高温体、雷电等点火源可燃物物质燃烧三要素三、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状态不同,燃烧过程也不同。第四节 化学品的火灾
17、爆炸危险性评价指标定义说明闪 点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燃 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
18、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自燃有两种情况:受热自燃: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
19、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变化。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最小点火能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爆炸压力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
20、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第五节 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
21、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直接的破坏作用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一般碎片在100500米内飞散。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传播速度极快,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和使人员伤亡。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造成火灾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的爆炸风还有灭火作用。但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
22、压,建筑物内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当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破后最易发生。正在运行的燃烧设备或高温的化工设备被破坏,其灼热的碎片可能飞出,点燃附近储存的燃料或其它可燃物,也能引起火灾。第六节 毒物一、毒物的概念 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指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危险 化学品 安全 基本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