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教学反思.docx
《物理课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课教学反思.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理课教学反思物理课教学反思1 有一次,我外出听观摩课,听了一堂物理课。老师演示试验特殊成功,试验数据特殊理想,同学回答没有不正确的,师生互动协作默契。老师最终问同学有没有问题了,同学回答没有了,老师说: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这时铃声就响了。 我总觉得这堂课不真实,由于试验太成功了,同学回答太正确了,时间又太恰到好处了。但愿这位老师没有弄虚作假。 其实,现在的一些课如评优课、课堂实录评比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现象。这些课让同学反复演练,同学什么时候回答,什么时候做什么,由谁回答,谁来做都事先支配好的,试验数据不理想,老师不惜凑数掺假,最终给听课者上出一堂完善的课。 我在想,这种现象不能让其连续下
2、去,由于它危害不小。老师作假,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移默化,时间长了,试想,我们的教育会培育出一批什么样的同学来?这些同学将来说不定会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来,作起假来“青出于蓝胜于蓝”,那后果就大了。我们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教会同学几个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敬重科学和规律,那么,我们培育的同学将来才是有用之才,栋梁之才! 物理课教学反思2 电场强度这节课想让同学通过探究,理解好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了解电场线的学问,让同学感觉不那么抽象。通过实际课堂的检验,我感到自己这节课在设计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1、对三维目标的设计虽然从形式上体现出来了,但在后面的教
3、学过程中体现的不是很好,照旧只是偏重对学问的教学。 2、对探究电场强度概念的过程中使用了把握变量法,没有引导同学自己先找出电场力的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是直接给出的,直接让同学探究力与电量,与位置的关系,同学缺乏主动的思考。还是没完全脱离旧的传授学问的影响。可以让同学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同学应用把握变量法,会更好。 3、课时支配不是很符合实际,虽然课文中本节内容包括电场强度,电场线,但假如接受探究教学,电场线内容很难完成,而且电场线学问虽然简洁,但牵涉到试验演示,在后面的内容中也要时时用到电场线,对它的把握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分开两课时进行 物理课教学反思3 熟识浮力是八班级下册第
4、九章的第一节,同学对浮力现象有确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同学通过试验熟识浮力,对于订正同学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同学能亲自探究的试验让同学动手去体验、争辩、分析、猜想和试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留意让同学经受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熟识过程,经受基本科学探究实践,留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同学得到全面进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学问以后准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同学心情高涨,参与乐观,争辩喧闹,提高了同学的科学争论力气
5、和增加了同学创新意识,为同学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同学呈现的课堂,那么同学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同学学习,思考,争辩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熟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觉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同学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同学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同学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同学呈现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同学是
6、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我认为这节课同学的呈现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呈现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赐予确定或者鼓舞,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观看,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呈现。 五、要发觉问题,才能促进进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同学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觉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同学就失去了质疑的力气和意识。 通过一节呈现课我发觉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物理课教学反思4
7、 过去考虑内容挨次的主要依据是学问的规律关系。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大家都认为在学校也应当先学力学,在对力、功、能等有了相当深化的熟识之后,才能学习电学。又如,测量是定量科学的基础,所以物理课一开头就要学习规范的测量 然而,课程标准的精神是,“转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课程标准第2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规律关系。这样,编者在内容挨次的支配上就有了确定的自由度,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动身做出准备。 例如,新课标强调同学对科学的爱好和对自然的.宠爱,而在过去的教学结构中,开头是测量,涉及自然现象不多,同学多感枯燥;不久在密度的学习中,消逝了较简洁的数学计算,一部分同学开头掉队;其后在浮力的学习中
8、又有更多的难题这套教材考虑到,同学对于电的内容很感爱好,电学试验比较多,所以把电的内容放到了八班级。当然,学校声、光的学问更简洁,也更好玩,所以它们在最前面。 物理课教学反思5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接受没有问题的教学法,即让同学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没有问题走出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把同学培育成为驯服的工具。但不提出问题,社会就不行能进步,所以,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要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气这也是我国教育不行忽视的一个弱项。 一、培育同学“问题提出”的意识及力气的必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有无创新力气和创新力气凹凸的.重
9、要标志。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往往预示着宏大的发觉,重大问题必将带来现有理论的大突破、大进展。 物理学争论和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提出的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是科学争论的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了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更加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的有关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力气。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留意对同学“问题意识”的培育,使同学的留意力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使得同学对持续进行的有目标的思维及探究活动形成明显的激励作用。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培育同学“问题提出
10、”的意识及力气,我认为要留意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民主环境。 2减轻同学负担,留足进展“问题提出”力气的时空。 3提倡多向怀疑。 4鼓舞大胆发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育同学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力气,让同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同学的创新力气,而不把同学培育成为驯服的工具。 物理课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能依据原子组成符号推断原子的构成。 3、知道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过程方法 接受老师引导,同学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
11、题、并自主地跟同学沟通、自己完成争辩结果的方法,老师多创设情景让同学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同学充分体验沟通争辩、发觉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同学在获得有关学问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同学自主学习、自主争辩相结合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新课引入视频观看、思考、争辩提出问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假如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
12、子是什么原子? 阅读、归纳与整理联系上节课,从哪个原子结构模型就可以说明?从哪个结构图可反应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量同学有了原子结构的新学问,能否进一步解析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说明从微观角度分析争论问题力气,化学思维力气没有得到进展。空间想象力还未建立起来!应当对同学讲一个形象比方,体育场与蚂蚁的关系。 老师讲解:科学争论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设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什么加”绝大多数”呢?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带电荷状况、质量大小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
13、-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表1-7,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状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状况,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同学回答: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老师追问: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析,你认为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视不计? 同学开放争辩,大部分同学快就得出结论,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可以忽视不计。 老师提问:请某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有关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这位同学不能完整总结出来,再请
14、另一位同学来补充)老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解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相对质量的含义。 被提问的同学回答: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视不计,质子跟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 同时多数同学会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相对质量?依据刚才同学们的争论,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熟识。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准备,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跟核外电子数相等。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完成教材第30页“问题解决”。结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汇报争辩结果。 同学查阅资料,进行争辩。 有的小组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质量数?“AZX”是
15、含 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电子数?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难度不大,老师不愿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让同学之间经过沟通后自己解决,小组代表汇报争辩结果。老师还可以依据当时的教学活动状况和同学的个别差异再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同学分析争论,在这个基础上,就为同学在后续学习“核素”“同位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础。 争辩结果: 1、质量数( A )=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且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 的任意两个,便可推算出第三个。 2、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表示为AZX 课堂练习: 1、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 2、钠离子的质量
16、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3、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16,那么它的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 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 5、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是多少?电子数是多少?(做成图表) 争辩回答: 1、中子数为12 2、中子数12;电子数10 3、质子数16;电子数18 4、由于 S2- 核外电子数是18,即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是18,那么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则16+17=335、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夸克的发觉 【解决】依据以上所学,知道C-12指的是什么原子? 【设疑】 1、分子由原子
17、构成,绝大多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那么基本粒子可不行再分呢? 2、夸克的发觉对我们有何启发? 同学阅读拓展视野栏目小组争辩与沟通学习核素、同位素概念指导同学阅读:P31P32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核素? 2、什么是同位素? 课堂练习: 下列的粒子中有几种核素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 ;元素有 种 11H 126C 168O 21H 178O 31H 188O 146C强调:质子数( Z )相同:表示同一元素,中子数( N )不同,质量数(A)不同,原子也不同。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准备的,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 争辩回答: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
18、愿定相同。同学回答:人们把具有确定质子数和确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绝大多数元素存在多种核素。我们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核素有8种,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元素有三种。归纳: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和确定中子数的原子;同种核素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应用同学阅读P32拓展栏目同位素的应用然后归纳总结;课堂小结:同学回答:同位素的应用 1、医学中于显影、诊断、治疗、消毒等; 2、农业上的辐射育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19、 3、146C的放射性被应用于考古断代 4、21H、31H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作业布置:P33第2、3、4题 板书设计 物理课教学反思7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我经受这么多教学坎坷,我对教学理念,物理老师专业化的进展要求有了确定的领悟.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踏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而今才发觉,一个人,不仅要低头赶路,还要学会遥望远方,更应仰视苍穹,走走停停,回头望望,不断反思总结,为下一段路的风兼程而养精蓄锐。 一、作为二十一纪的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同学为主体。新课改要求老师要留意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求老师留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教学中要有情感,
20、要有对同学的评价和激励。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留意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课堂才显得“有血有肉”,“布满生气”,才会激起同学无穷的学习欲望。 二、作为物理老师,不仅应当具有丰富扎实的.学科专业学问,而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应变力气和专业情感。新课程对物理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课堂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了“会学”,而同学的终生学习力气直接来自于老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老师自身的学习力气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老师要想教好同学,首先得自己具有丰富的专业学问,有较强的学习力气,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将这种力气传授给同学。 三、作为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老师,应当懂教育
21、学、心理学,把握高中同学的认知心理和接受学问的过程与特点。高中同学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情感的波动对学习的影响较大,而且这时的同学也特殊渴望老师的理解、鼓舞和关怀。因此,我们应当有健全的专业感情,真心去关爱同学,理解同学,走到同学中去,多和同学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同学就会宠爱你这位老师,更会宠爱你这门学科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感情投资”了,回报要比付出大得多。 教育以同学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同学的终身进展,所以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脉不和,周身不畅,我将连续不断反思提练,争取最终上为理论,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我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实施有
22、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明确物理学科的思想:把简洁问 题简洁化,简洁问题理想化,理想问题模型化,模型问题具体化。其次明确物理教学的任务:在课堂上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格;播撒一种人格,收获一种命运。 有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准备;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准备,课堂上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位。高中物理教学不仅应当重视科学学问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当重视对同学终身学习愿望、科学谈究力气、创新意识
23、以及科学精神的培育。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学问的传承,但应转变过分强调学问传承的倾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对有效课堂教学谈以下几点看法: 1、 重视培育同学的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洁、现象鲜亮直观的演示试验、或能使同学多观看、多动手的同学试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冲突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同学的爱好;而依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同学的爱好。如,苹果为什么落向地球?假如抛出的石块速度足够大,还会落向地球吗?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铁块吗?在雪地上开车时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假如太大会有哪些危险?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别一根木棒哪头是树根?在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课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