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创作的一首诗歌,收录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这首诗歌以峨日朵雪峰为背景,通过描绘雪峰、草原、河流、戈壁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大气和摄人心魄之美。在诗歌中,作者通过对自己攀登峨日朵雪峰过程中的艰辛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教学这首诗歌,可以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诗歌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诗歌中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学
2、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掌握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言表达以及复杂的句式结构。同时,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这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让学生领略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所展现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让学生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时代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
3、优秀文化的热爱和自信。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能够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意象,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2)诗歌的语言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3)诗歌的主题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2. 教学难点: (1)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去理解和分析。 (2)诗歌主题的把握:诗歌的主题有时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语言等方面去把握。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欣赏的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
4、诗歌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联想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进行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一段关于峨日朵雪峰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雪山之美。2. 引入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描写雪山的诗歌,作者是昌耀。今天我们将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对雪山的赞美之情。(二)作者简介昌耀,原名蒋咏华,生于 1936 年,湖南岳阳人。他是中国当代著名诗
5、人,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远的艺术追求。昌耀的诗歌创作涵盖了许多主题,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昌耀曾在青海省西部地区生活和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出现高原、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生命意识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的一首代表性诗歌,描绘了诗人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感受。在这首诗中,昌耀通过塑造雪峰、石岩壁蜘蛛等审美意象,展现了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并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等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峨日朵雪峰之侧 【语文】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峨日朵 雪峰 教案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