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4篇).docx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范文(4篇) 大河流域 目标 学问与力量: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学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争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索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学问,培育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熟悉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才智和力气制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重难点 重 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筑;汉谟拉比法典。 难 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
2、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把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华。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制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育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古埃及何时消失奴隶制小国?何时消失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 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公布了哪一法典
3、? 3、古印度何时消失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展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学问(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相互沟通。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展展现、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 利用多媒体手段,
4、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学问信息。 2组织学生争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争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2.简洁叙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叙述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进展。 2、种
5、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争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制造的? 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分?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将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建立、进展以及它们的文化遗存。 5、学生熟记本课学问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稳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答复,准时稳固新学问。 2.布置课堂作业:根底训练第2课局部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状况,发觉问题准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自
6、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2课 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1.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与木乃伊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2.古巴比伦王国3. 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印度河、恒河流域2.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篇二 西周的盛衰 教学目标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斗的缘由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斗的性质,从而培育学生观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教师引导学生对武王伐纣缘由、经过、性质的
7、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学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化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进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熟悉到西周奴隶制经济进展之所以快速进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仆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教学建议 学问分析 商朝最终的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今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富强时期。 教法建议 难点突破: 指导学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教会学生通过简洁图表概括理解简单内容的方法。 重点突破: 指导学生答复“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教会学生使用比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对学生进展的影响
8、 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缘由的分析,使学生熟悉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进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提醒朝代变迁的缘由。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重点。由于正是通过这场战斗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由于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进展在政治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分封制 分封制是本课难点。分封的缘由,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简单,而且学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难点:分封制 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
9、习,以学生争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_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_,使学生理解但凡违反历史进展潮流、违反人民意志实施_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缘由,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进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难奋斗,和特殊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获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缘由,用比拟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展分析周胜商败的缘由?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争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斗?:(商纣王的_,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进展
10、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抵抗和阵前倒戈。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斗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进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讨论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根底。 2、分封制和等级制 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争论:学生能够答复出:分封的目的是为
11、了加强和稳固奴隶主的政权。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展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阔的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经济的进展 农业的进一步进展 手工业的进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学比拟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进展有什么特点。在学习奴隶制经济的进展后,教师应结合教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进展是建立在广阔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根底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二、国人_
12、和西周灭亡 1.国人_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周厉王的_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quot;等名词后,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根底上,进展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争论国人_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让学生叙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教师结合西周、东周详细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讨论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根底。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篇三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
13、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看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留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育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聘请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拟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熬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从张骞、班超的经受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坚韧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念、恒心才能取得胜利。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绚烂。我们应当为辉煌的中华文明傲慢骄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
14、析: 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展了广泛地沟通,使中华民族不仅汲取了其他区域文明的很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绚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_的消失埋下
15、伏笔。 重点分析: 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严密联系。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亲密。 汉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确实立,对形成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汉武帝到东汉末,经过350年的战斗、和平,经过经济文化交往,不仅使汉族统治者熟悉到西域是汉朝的一局部,也使西域各族把自己当成汉朝的一局部。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今日新疆在历划入中国幅员。从今以后,新疆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学科 教学 设计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