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物理教案七篇.docx
《初中中考物理教案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物理教案七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中考物理教案七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 1. 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2、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
3、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根底上,用观看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争论小组,其后,引
4、导学生勤于思索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稳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根底上,用练习稳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分,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详细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例如 第一节 长度测量 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
5、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推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精确值的根底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看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打算作用,要留意联系实际:放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6、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忙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看的根底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精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推断数值的单位,以便稳固所学到的学问.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看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看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看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看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争论,并总
7、结出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看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争论不根据正确方法使用时消失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精确值后,再估量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精确值是2cm,再估量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根底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比照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一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准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稳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留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
8、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分;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争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肯定避开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分.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周密的测量仪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供应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
9、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初中中考物理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安全电压 其次、用测电笔区分火线 第三、安全用电常识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的学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学问,让学生把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学问的学习,注意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表达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知道安全电压 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区分家庭电路的火线和
10、零线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用测电笔区分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育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亲密相关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行试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力量和分析力量,对于学生有肯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纳师生互动启发式
11、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争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绽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纳争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力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2)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到达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教师,详细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问的学习 1、安全电压(5)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
12、点对本学问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供应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状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状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稳固了旧学问又培育了学生分析、推理的力量。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状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育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用测电笔区分火线(5) 先让学生将测电笔拆开(事先布置学生从家中带来测电笔),并对比教材中的图13-17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它的各局部名称,接着教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
13、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教师要告知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以下使用。不行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 3、安全用电常识(10)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实行下面的详细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熟悉。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老鼠触电的视频,使学生熟悉到电的危害。 (3)通过媒体展现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看、分析,然后进展小组争论、相互沟通、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争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缘由,培育学生分析力量和
14、合作精神。实行争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 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看、思索、争论; 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 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状况一样吗? 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状况一样吗? (4)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状况及发生的缘由。 (5)练习: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为什么要串接在火线上?开关为什么要安装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高压输电设备上为什么要有“高压危急”的示警标志?如发觉高压线落在你四周
15、,你怎样离开才比拟安全? 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稳固所学学问,也让学生感受到学问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3) 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缘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从而完本钱节教材的重点。 (四)达标练习(19) 通过学问竞赛的形式进展,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有一名主持人,有10道抢答题,和8道必答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终总分第一的获胜。 四、作业布置(1)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熟悉、力量水平,结合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严密联系的特点,我给学生布置课题为家庭安全用电的讨论这一讨论性作业
16、,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猎取直接阅历,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板书设计 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 低于36V的电压 2、用测电笔区分火线 构造、使用方法 3、安全用电常识:“四部”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绝缘层。 初中中考物理教案(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熟悉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和分析综合力量。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把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预备 分组试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
17、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拟简单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熟悉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洁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熟悉定滑轮的作用 (1)争
18、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试验1(定滑轮不省力)。 演示介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学生分组试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学生装汇报试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争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劲) (3)争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定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争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便利。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试验和争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便利。 3、指导学生熟悉动滑轮的作用 (1)争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盼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便利,动滑
19、轮能省力。) (2)演示试验(嬉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嬉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试验2(动滑轮省力)。 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分组试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汇报试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争论:通过以上讨论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熟悉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争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中考 物理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