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争论法。 【教
2、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外表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凹凸起伏呢? 学生争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推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看,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看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分?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
3、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争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叙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一样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凹凸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争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
4、比拟各点的凹凸。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推断各地点的凹凸,还可以依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推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看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推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看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异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悬崖。 指导学生读图1.30,观看分析设色地形图的着色规律,从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
5、同地形的图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绿色代表平原,褐色为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局部。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争论,合作完成课本P17活动。 依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分析能判读出各地的凹凸状况。而如何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状况呢?这就需要观看地形剖面图。 4.地形剖面图(板书)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课本P18活动3。先了解绘制方法,再观看绘完局部,然后自己动手绘制完整。 总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 三、小结 指导学生先组内沟通,再派代表在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教案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