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触电的缘由,把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力量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遵守运用安全用电原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力量.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用对话的形式叙述“安全用电”的有关学问,介绍了触电事故发生的缘由,以及家庭用电安全的有关事项. 本节学问学生不仅应当知道,而且,应当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生活中能自觉地根据安全用电的要求去做.对话形式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状况下,学习和宣传安全用电的学问,既是物理教学的需要,也是进展素养教育的必修课.
2、教学重点 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把握和并能实际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易采纳理论和实际相对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内容学生比拟简单理解,教材也编得较为生动活泼,因而教学方法可以采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和争论相结合的方式进展. 例如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就教材中难于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再由教师归纳后有重点地质疑,最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和学校用电的实际状况,对比检查有没有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并开展分组争论.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的学问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本节的教学中,尽可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展教育. 教学设计例如 第三节 安全用电 (一
3、)触电及触电的危急.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上加有电压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时,人没有感知;当通过人体的电流稍大,人就会有“麻电”的感觉,当这电流到达810mA时,人就很难摆脱电压,形成了危急的触电事故,当这电流到达100mA时,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顿.所以当加在人体上的电压大到肯定数值时,就发生触电事故. 通常状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是安全的,称为安全电压. 照明用电的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绝不能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零线是接地的,所以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肯定不能在与大地连通的状况下接触火线. (二)几种触电类型. (1)家庭电路中的
4、触电:人接触了火线与零线或火线与大地. 人误与火线接触的缘由. a.火线的绝缘皮破坏,其暴露处直接接触了人体,或接触了其它导体,间接接触了人体. b.潮湿的空气导电、不纯的水导电湿手触开关或浴室触电. c.电器外壳未按要求接地,其内部火线外皮破坏接触了外壳. d.零线与前面接地局部断开以后,与电器连接的原零线局部通过电器与火线连通转化成了火线. 人自以为与大地绝缘却实际与地连通的缘由. a.人站在绝缘物体上,却用手扶墙或其它接地导体或站在地上的人扶他. b.人站在木桌、木椅上,而木桌、木椅却因潮湿等缘由转化成为导体. 避开家庭电路中触电的留意事项. a.开关接在火线上,避开翻开开关时使零线与接
5、地点断开. b.安装螺口灯的灯口时,火线接中心、零线接外皮. c.室内电线不要与其它金属导体接触,不在电线上晾衣物、挂物品.电线有老化与破损时,要准时修复. d.电器该接地的地方肯定要按要求接地. e.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f.不站在潮湿的桌椅上接触火线. g.接触电线前,先把总电闸翻开,在不得不带电操作时,要留意与地绝缘,先用测 电笔检测接触处是否与火线连通,并尽可能单手操作. (2)高压触电. 高压带电体不但不能接触,而且不能靠近.高压触电有两种: 电弧触电:人与高压带电体距离到肯定值时,高压带电体与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导致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线落在地面上时,在
6、距高压线不同距离的点之间存在电压.人的两脚间存在足够大的电压时,就会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触电的危急比220伏电压的触电更危急,所以看到“高压危急”的标志时,肯定不能靠近它.室外天线必需远离高压线,不能在高压线四周放风筝、捉蜻蜓、爬电杆等等. (三)发生触电事故后的措施 1.假如发觉有人触电了,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快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枯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快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通过争论要学生明确:处理触电事故的原则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而避开在处理事故时,不使其他人再触电,所以A.B两项是肯定错误的. 2.如因电线短路而
7、失火,能否马上用水去灭火?为什么? 要学生明确:不能,因水可导电,会加重灾情.必需快速切断电源,用砂土、灭火器扑灭火焰. (四)安全用电原则 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 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不弄湿用电器. 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试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转变局部电路的电压。 3、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展简洁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受科学
8、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试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识用“变量掌握法”来讨论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试验数据进展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熟悉,留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试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试验数据和对试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预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10、15)、滑动变阻器(20、1)、电压表、电流表、学生试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争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
9、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美丽的音乐,教师调整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留意观看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转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教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转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转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转变电流的大小转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日我们通过试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展新课 (一)、试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测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供应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
10、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比照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测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争论沟通 教师板书猜测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测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测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测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模板通用【篇3】 【学习主题】牛顿第肯定律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牛顿第肯定律 【内容分析】牛顿第肯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根本定
11、律之一,也是培育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力量很好的素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学问根底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学问,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学问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学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拟留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学问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连续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试验得出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其次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试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肯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留意强调。 【学习目标】1
12、、通过分析详细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肯定律内容; 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育学生观看和试验力量、规律推理力量和科学想象力量。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依据学生看到的演示试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索) 出示斜面、小车演示:
13、(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顿用力,小车停顿。 问题1:什么缘由使小车前进? 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需受力? 问题3: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问题4:到水平面上后会马上停顿吗? 问题5:小车能始终运动下去吗? 问题6: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旧连续前进,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4)教师总结: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结论分别代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历来维持。(板书他们的观点) 问题7: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旧连续前进;虽然能连续前进,却不
14、能始终运动下去,这是为什么? (5)教师总结:阻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教师创设问题,转化成可操作性强的详细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进展了合作、沟通、思索,同时知道了自己应支持谁的观点) 问题8: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让学生充分猜测后,总结:斜面坡度,小车质量,小车起始高度,水平面的阻力。) 问题9:讨论小车在水前进的距离和水平面对它阻力的关系,你应当如何设计试验? (学生猜测,小组争论,共享猜测设计的依据和讨论方案。) 教师总结:运用掌握变量法必需让其他因素一样,外表粗糙程度不同。即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车在同一位置开头运动,分别在
15、不同粗糙程度不同的外表进展屡次试验。 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展试验。 教师依据试验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10:三个外表相比,哪个阻力最小,哪个阻力最大? 问题1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得最远,在毛巾外表上运动得最近。其缘由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越远,若外表更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更小,前进的距离更远;若外表特别光滑,则小车所受阻力将特别小,速度减小得也将特别慢。 进一步推理问题12:假如物体不受力,它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永久地运动下去。 通过比拟推理的结果,让学生思索后用自己的话说出试验结论,得到运动和力的关系,并指出自己支持两位谁的观点。 三、教师整合说明(依据推论引出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课堂教学 设计 模板 通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