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原文: 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2、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3、。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
4、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行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
5、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行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
6、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行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缺乏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缺乏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缺乏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
7、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缺乏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考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3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8、 w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拟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
9、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学问、学识的渊博。 2.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
10、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专心 古义:由于专心。例如:专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 古义:到达(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赐予 11.寄予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
11、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数词作形容词 专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
12、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假如)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缘由)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锐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
13、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顿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0.强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14、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牵强 特别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推断句,“者,也”表推断,可译为“的缘由”) 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推断句,“者,也”表推断) 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构造“于水”,表示比拟) 6.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9. 金石可镂(被动句) 高二文言文劝学学问点 一、文言实词
15、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才智)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4)专心一也(专心:古:用,由于今:集中留意力;居心,故意)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与,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寄予:古:安置,安家今:托付;把抱负等放在
16、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 专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特别) 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学问)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尽力,牵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希望,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8、/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 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予者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19、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推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推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用“者也”表示推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推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
20、水(于水,介词构造后置) 劝学名句理解性默写学问点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行以已”的观点,继承并进展了孔子对学习的熟悉。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常常反省自己才会才智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说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需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
21、,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擅长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乏。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存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到达“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的境地。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方学生超过教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荀子劝学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消失。 11
22、、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需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殊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动身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行以停顿,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行以已。 12、在文中用比方说明事物经过肯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在文中用比方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肯定的变化,还可以转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4、有时又采纳比照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状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亮对比,以增加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需持之以恒,用劣
23、马与好马进展比照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存,假如不注意积存,便无法到达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方,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说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缺乏,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终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假如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18、论语
24、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索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假如专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21、在文中用比方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肯定的变化,还可以转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2、
2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存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由于“善假于物也”。说明白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缺乏的道理。 2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转变原来的状况。 26、荀子认为人的学问、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锐利,需“就砺”
26、;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7、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单独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2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教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全都。 29、荀子认为人的学问、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锐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博学”的君子,就要“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30、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
27、,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方,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转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行以已”的观点。 3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成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2、“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由于“善假于物也”说明白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缺乏的道理。 33、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存的重要性。 3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行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5、劝学说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6、李白在蜀道难中用“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概;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高中文言文学问点归纳
限制150内